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肖团结 吴良树) 马鞍山下谋发展,蓼水河畔竞风流,2010年,绥宁县武阳镇党委政府面对特大山洪灾害迎难而上,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镇,加快生态立镇,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年实现国民经济总产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业总产值5492万元,比上年增长6%, 2010年完成财政税收116.5万元,比2009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5元。主要表现在:
舞活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龙头,带动农业生产上台阶。该镇作为“三湘制种第一镇”,全镇制种面积达1.5万亩。同时,大力推广种植业和养殖业。全年共发展绞股蓝1000余亩、灵芝50余亩、食用菌200余亩、菜牛500余头、牲猪21000余头、山羊2000余只。
项目建设跨越推进。加强农田水利改造、水库除险保安、灾毁设施维修、村道硬化、人饮工程、环卫保持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5000万元设立的万福桥项目区,现已修机耕道8.5千米,河堤6.5千米,水渠57千米;耗资100万元的敬老院已顺利竣工;有19个村安装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有5个村已修建了高规格的村级活动中心;武阳、三房、秀水三个村建成了农家书屋;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目前新建沼气池42口;川武线110KV项目武阳段如期竣工;引进了一家投资400万元的陶瓷瓦厂,填补了我市陶瓷瓦行业的空白。
抗洪救灾卓有成效。“6.17”特大山洪地质灾害造成全镇21个村(居)均不同程度遭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500万元。洪灾发生伊始,由于指挥得当、调度科学、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全镇没有出现一例人员伤亡的情况,并涌现出了刘登才、黄海友等抗洪救灾功臣,受到了县里的表彰。同时镇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恢复重建:一是为受灾户送去了粮食、棉被、慰问金,10户全倒户均得到妥善安置并修建了新房;二是抢修供水供电设施。受损严重的人饮工程现已全部修复。给断电的村组送去了柴油发电机和碾米机,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修复农田水利设施。全镇共清沙保苗2600余亩,堆砌简易水坝30余座,疏通水渠9000余米,加固整修道路;四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防疫密度达96%以上,为农村发展家禽养殖提供保障;五是统筹做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培训工作,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力1250人,增加了农民收入。
社会大局稳定。曾是绥宁县的上访较多的乡镇,在几月来信访通报中,武阳镇没有出现一人赴京、省、市上访。刑事、治安发案情况明显下降,荣获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投资上百万元的武阳敬老院正式建成,有53名五保老人入住,欢度幸福晚年。,该镇围绕“保类争先”工作目标,紧扣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优质服务的各项指标,确保了“三个到位”。确保了计生工作的良好效果,顺利通过了省、市、县检查验收。
林业工作成绩斐然。发放木材指标4702立方米,林权发证到户68345亩,去冬今春完成造林任务6588亩,种植杨树34000余株,新造油茶林203亩,完成油茶低改652亩。
农村合作医疗与劳动保障开展成效显著。我镇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60余万元,参合率达105%;城镇居民医保缴费实际完成3412人,完成率达98 %;劳动保障方面,我镇安排农民工培训6次,培训农民工432人,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和创业5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