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邵阳
聚焦
县区
教育
财经
健康
评论
专题
报史馆
公告
关于我们
首页
>
宝庆时评
教师不可为感化学生而下跪
时间:2011-03-04
来源:邵阳新闻在线
大
中
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媒体时有教师为感化学生而下跪的报道,笔者在惊愕和哀叹之余不免疑惑:教师下跪,真能感化学生吗?感化学生硬要下跪吗?
笔者认为,感化学生应以不失教师和学生的尊严为前提,教师应用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技“征服”学生,以良好的行为和博大的爱心“感染”学生,让学生敬你、服你、爱你。因此教师应是学生的严父慈母、良师益友。
教师是严父慈母。“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严格要求,讲究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要其做到,绝不能姑息和迁就。“慈”,就是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悉心关照。但“严”和“慈”都是有“度”的,又是相互渗透的,要“刚柔相济”。另外,要赏罚分明,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这样学生才敬畏你。
教师是良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崇拜的偶像,教师的言行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同时,教师应博学多才,要有精湛的教技。这样,教师才能当好“导师”,学生才佩服你。
教师是益友。教师应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与学生一同探讨,课后与学生一起活动或促膝谈心。当学生高兴时,教师应与其一起欢呼雀跃;当学生不高兴时,教师应主动去了解其不高兴的原因,然后告诉其怎样摆脱烦恼。这样,学生以后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会主动与你分赏或向你倾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你真诚而深厚的爱,他们才爱戴你。
总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感化学生,但“下跪”未必能起作用,感化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的沟通和言行的示范。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过程其实就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的碰撞过程。只有当老师与学生真正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心与心碰撞出火花的时候,教育才是成功的、完美的。
作者:黄启龙
相关稿件
邵阳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邵阳市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
邵阳市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基层代表座谈会
扎紧学生防溺水安全网 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
严华在市区暗访督导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专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