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邵阳
聚焦
县区
教育
财经
健康
评论
专题
报史馆
公告
关于我们
首页
>
宝庆时评
雷锋精神教育应该走向人本化
时间:2011-03-08
来源:邵阳新闻在线
大
中
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刘纪新)3月4日,笔者对新邵县一学校四年级某班进行调查:在这个55人的班级中,所有孩子都知道雷锋。但3月5日是什么日子?他们却答不上来了。“3月5日是母亲节、情人节、感恩节……”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全班只有10个学生,在老师提醒下才知道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
“雷锋叔叔是一个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当笔者问及雷锋是怎样一个人时,同学们的答案非常一致,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可是当笔者继续追问:“雷锋叔叔从哪里来的?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就回答不上来了。笔者发现:在这些四年级孩子的心里,“雷锋”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扶老奶奶过马路、为室友缝被子、给贫困生送钢笔……只有极少数同学说出了雷锋叔叔的这些故事。
“我心里的雷锋形象最早是从《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里来的,读书之后课本里的文章和图片让雷锋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一位青年教师告诉笔者,“可现在我的学生们却很少知道关于雷锋的细节。如果我问他们雷锋都做了哪些好事?孩子们就会凭一点细微印象,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给我编出很多匪夷所思的答案来。”
“我们念小学的时候,经常背诵雷锋日记,也唱雷锋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说,“如今我儿子学习雷锋就比较淡了,如果不是我们有时在家里提起,大概他连雷锋是谁都不知道。”
“雷锋形象的确出现的少了,但不代表雷锋精神被淡化了。”该学校谢校长说,“过去宣传雷锋时,有些方面显得比较生硬,雷锋的形象被概念化了,可能反而会让人产生抗拒心理。”现在对雷锋精神的宣传要向着社会化、人本化靠近。谢校长告诉笔者,“教学中体现雷锋精神,是要把孩子们天生具有的对他人的关心理解激发出来,而不是过高设定某个人物的精神高度。学雷锋,其实就是让孩子们学习博爱、宽容、感恩和回报。”
作者:刘纪新
相关稿件
邵阳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邵阳市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
邵阳市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基层代表座谈会
扎紧学生防溺水安全网 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
严华在市区暗访督导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专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