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生存教育亟需加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政协委员、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今年带来了一份《关注我国青少年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生存教育的建议》。何伟委员说,公开数字显示,我国每年约有近2万名大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中小学生因火灾、交通、溺水、拥挤踩踏、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每年还有40至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等意外伤害。安全事故已经成为我国学生的第一位主要死因,其比率显著高于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而其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和意外伤害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中新网 3月12日)
    看罢上文很是惊讶,震惊之后,笔者冷静地思考了良久,觉得何委员的建议非常重要。联系实际,在二十多年教书育人的生涯中,笔者深有体会。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的确没有系统的有关学生生存教育方面的教材。平时教师们虽然也对学生进行过一些安全方面的教育,对学生也传授过不少自我防护的常识,但是都是支离破碎的拼合知识。讲确切一点是:当某地出现安全事故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于是就针对某一方面的情况大讲特讲安全的重要性 。而时间只要稍微过长一点,学生、家长、老师就将如何生存的知识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长此以往,学生的自防自救自生的能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增强,从而导致不少的学生因安全事故而丧生,这不能不令人痛心。
    何委员还在建议中谈到:应急自救教育是青少年生存的需要,应尽早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积极培训和引进专门的师资人才,并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专门的培训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贯穿整个学校教育阶段。在小学阶段进行逃生教育,在中学阶段开展自救互救教育,通过规范的授课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使受训学生牢固掌握最起码的自救互救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突发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青少年由于灾害、安全事故和急症引起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笔者认为以上建议提得非常及时,这些提议若真能付之实施,那么将大大提升我国中小学生的生存水平。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从“衡阳三轮车坠河——14名小学生身亡”事件和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的学生踩踏事件(共造成8名学生遇难,至少20多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中汲取惨痛的教训;从上海高楼大火吞食了不少生命的灾难中寻找原因;从云南盈江地震伤亡的人数与日本接连发生地震伤亡人数的比对上寻找差距。从现在开始,全社会都来关注“生存教育”, 大家都来为提高国人的生命质量献计献策,人人都去掌握起码的自救互救知识,所有中小学校的教师都竭力提高学生在突发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那么中国“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就会日趋完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也就为时不远了,到那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作者:杨功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