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谨防“创卫”变“创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闻,某县为应付上级卫生城市检查验收,县政府下了一道死命令:“创卫”迎检期间,凡不达标的商店、餐馆等都要关门,凡烟囱冒烟的企业都要停产,凡影响市容的早市、摊点都要撤掉……这道命令,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几天里“县长热线”响个不停。县领导让群众“坚持”几天,等检查团一走,就可以恢复营业和生产。  
    这种瞒上欺下、弄虚作假的做法,实在有悖“创卫”的初衷。开展“创卫”活动,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靠平时扎实的工作来推动。一方面政府要统一规划,搞好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一方面要对广大市民进行经常性的卫生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素质,发动群众,人人参与,共同创建。如果只是为应付检查搞突击,不求实效长效,验收时光彩夺目,验收后脏乱依旧;检查时一河清水,检查后污水横流。即便是骗取了荣誉,群众又会怎么想呢?而且,检查者未必都是睁眼瞎,他们若发现沿街店面、工厂关门停业,米线、烧饼、油条、包子等早点小吃凭空消失,维修摊点、水果摊点难觅踪影,难道就不会追问这是为何吗?显而易见,如果检查者不想走过场,被检查者即使想弄虚作假,恐怕也很难得逞。
    要纠正这种“弊端”,需要体制改革和制度方面的跟进。一是检查事前不打招呼,“微服私访”,并不时杀个“回马枪”,打几个“突袭战”。二是不以一次检查定生死,不在检查时捆绑过多的物质利益,诱使地方铤而走险。三是应该严格执法,对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就要毫不留情进行处罚。一个城市的卫生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既是“创卫”的参与者、推动者,更是见证者、受益者,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 总之一句话,不能让“创卫”成了“创伪”。
作者:张崇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