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干部下基层关键在务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作出了重大工作部署,全省75111名干部组成18317个工作组,穿行在乡村基层的田间地头,把脚印“印”到每家农户的堂屋,努力做到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把党的阳光、政府的关怀真正送到每家每户。干部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着力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构建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读罢此文,感触良多。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增速越来越快,国家越来越富强,干部的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干部 下基层的人数和次数均不少。但是某些干部下基层往往流于形式,走走过场。“隔着车玻璃观农田察民情,宾馆包厢中谈农事议民生。”下乡干部未将关心“民生”工作落到实处。更有甚者,有极少数基层干部在老百姓面前耍官腔弄权术,没有真心去体恤老百姓的疾苦,没有沉下心去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归根结底,缺乏“务实”精神。所以,导致某些基层干部与老百姓距离越拉越远、关系越来越疏、情感越来越淡,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
  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干部在平时下基层的工作中,不是真正去帮老百姓排忧解难,还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为自己的政绩增添一些砝码。长此以往,干部与群众之间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无形的屏障,干群的思想呈现了鸿沟,干群的情感产生了隔阂。于是,干部体察的民情是假的,了解的民意是虚的。这样干部就无法把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地交给群众,关心“民生”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那么,干部怎样才能听到真正的“民声”呢?如何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呢?
  俗话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管做什么事,只要用心去做、方法科学且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将事情做好。同样干部只要有一颗真正的爱民之心,用真诚实意去关爱老百姓,千方百计为百姓办实事谋福祉,那么,百姓就会对干部讲出掏心窝的话,干部也就可以换取真正的“民心”、体察到真正的民情,党和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就可以落到实处。
  对此,湖北省委常委张昌尔下基层时深有体会。他在大悟县玄坛村走访时,玄坛村五组组长席明丽外出打工后返乡照顾孩子,白天说话并不多。晚上工作组与她全家围坐在一起交心谈心,吃住也在她家。席明丽逐渐解除了顾虑,把家里事、村里事、心里事都谈出来,还请工作组帮她出主意当参谋。这进一步说明干部下基层“务实”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若每个基层干部真正能够做到像湖北省干部那样发扬“鸬鹚”作风,将“心”沉入群众之中,放下架子与老百姓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心与心的交换,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及时传达给百姓。以“务实”的态度去下基层,用一颗“诚心”持之以恒地关爱百姓、了解百姓的所想所需、帮助百姓劳动致富。那么,干群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小,情感就会越来越融洽,干群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民生”难题就会迎刃而解,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国家就会越来越强盛。

作者:杨功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