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通讯员 胡晓建 卿必文)“多亏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给村里新建了排水渠,架设了电灌站,使我们往年的‘荒山坡’变成了‘口粮田’,去年我村获得了水稻生产大丰收,每亩增产11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余元。”。春耕时节,大祥区檀江乡台上村村支书雷玉民乐呵呵地说。这是该区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带来的可喜成效。
列入农业综合开发10年来,大祥区投入2000万元资金,在丰田、板桥、湖口井等6个项目区推广节水灌溉,共改造和新建电灌站18座,硬化标准水渠35条60多公里、水库4座、山塘80余口,灌溉效益大增,六大项目区全面实现自流排灌,农民结构调整积极性大增。改造后的2.1万亩中低产田种的都是优质稻,还推广种植“红小玉”、“黄小玉”礼品西瓜1800 多亩。项目区崛起了召伯村草莓、邵水村种苗、和平村大棚菜等基地。礼品西瓜亩平2000多公斤,产值3500元;大棚蔬菜、优质种苗亩产值也在4000元以上。
该区农业综合开发还多方扶持养殖业,开发出淡水白鲳、白玉蜗牛、南方大口鲶等优质农产品,更加丰富了市民的餐桌,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综合治理后的项目区,年平增加粮食350万公斤、油料60万公斤、鲜鱼20万公斤、种养业产值5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增加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