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谁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买套房,第二天就有装修公司打来电话联系业务;办个会员卡,时不时就有商家促销广告短信发来;买辆车,总有保险公司不厌其烦地打来服务电话,联系保险业务。只要在外填写了真实个人信息,就会有蜂拥而至的骚扰电话,我们不禁要问:谁这么轻易得到我们的个人信息?又有谁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
   “我说过了,如果我要买保险会自己和你们联系的,请你们不要再打电话来而来。”4月19日,车主小刘又接到了保险公司的电话。小刘最近很烦躁,他的私家车保险将于今年5月27日到期,但是早在3月份,就已经有保险公司打来电话、发来短信,催促其办理续保业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家保险公司在与其联系。
    “电话一接,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就想开机关枪一样说一大堆,甚至不给你插话的机会。”小刘说,还有差不多3个月时间,就提前来揽业务了,“我不断和他们说,现在还早,自己不想办这项业务。”期间小刘也挂断过这类电话,但这些电话保险业务员总是不厌其烦地打来。“有时开会时突然来个电话,摁断后接着又来一个。有时就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打个电话来。烦躁得要死。我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购买了保险,他们还是不相信,电话还是没有停。真是让人不省心。” 
   说起这件事小刘有话要说,“车主的信息这些保险公司是怎么知道的呢?”小刘回忆道,自己的这些信息,只有车行、车管所、原来办理保险的保险公司知道。“连我保险的到期时间都清楚,他们知道得很全面。”小刘纳闷,这些重要的个人信息,怎么就泄露了呢?
   市民王先生去年购买了新房,年底交房前夕,他也饱受个人信息泄露之苦,几乎每天都要收到不同家装公司打来的电话。
    “刚开始接到电话时,我还比较客气,因为确实新房是需要装修,所以并没有直接回绝,只说暂时还不装修。”王先生告诉我们,他的这个回答可能给了家装公司机会,所以隔几天就会打来电话。由于装修公司实在太多,每天总有不同的家装公司打来电话,最多的一天接到十几个电话,不堪骚扰。这些电话不接还不行,因为王先生是单位负责人,工作上陌生电话就较多。
    王先生认为,泄露他的信息的,很可能与房地产公司相关,但自己却没办法取得证据,最后也只能作罢。
   记者随机采访中,所有的人都表示曾接到过陌生电话或短信来向自己推销产品或服务。其中有半数人表示,推销者不仅知道他们的姓名,而且知道他们正想办什么事。大家认为,自己的信息被泄露是很常见却又无奈的事,因为要登记的地方太多了。无论是办各种会员卡、银行卡、信用卡,还是在网上的各种注册等等,都会被要求必须填写个人资料。这些资料在什么环节被泄露,我们根本无从查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