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而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明明摆在眼前,不到规定时间却不允许翻动,否则开除学籍。
昨天四级英语一考完,某校中文系一位大二的女生便在自己的空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并引来了网友的许多评论,他们纷纷反映四级这种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题目”考试模式严重扭曲了考生的考试水平,并且对考生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严重的伤害。
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8:45考生入场 9:00禁止迟到考生入场
9:10考试正式开始 9:10—9:40完成作文部分
9:40—9:55完成快速阅读理解部分
9:55收答题卡1
10:00听力考试开始
10:00—10:35完成听力考试部分
10:35—11:20完成仔细阅读、完型填空、翻译部分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这些可怜的学生做得事情真的很多。首先,他们要接受监考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考试规则,本来平静的心就激起了紧张的涟漪。紧接着监考老师又是过来检查各种证件,主要是看有没有代考的,有没有作弊嫌疑的。然而,即使有,他们也检查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们也不想想要是想作弊的学生,会那么容易让你们检查出来吗?所谓的检查只不过是个形式,应付上级的检查,但是这却给学生心中造成了无形的压力。
学生8:45就全到教室了,接受一系列的检查之后,9点发放答题卡(答题卡上有作文题目),填好考试的相关信息之后,9:10开始答题,9:10至9:40这中间的半个小时只可以写作文。在大概9:25的时候,老师会把试卷反过来发放在考生的左边,并叮嘱“大家就当试卷不存在,等到规定试卷再翻动,否则视为作弊,当开除学籍。”好不容易等到试卷,却眼睁睁地看着它。就如同眼前一盘美食,干坐在面前,却连闻闻的权利都没有。
其实写作文根本就用不了30分钟,很多同学都是在15分钟左右就可以写出一篇相当漂亮的作文。前面浪费了15分钟,却用后面仅有的15分钟做一篇将近两千字的快速阅读,还要把答案填上去,因为紧接着9:55就要收答题卡1。前面的时间在浪费,后面的时间却不够,殊不知在考场,时间就是考生的生命啊!
紧接着紧锣密鼓的35分钟听完听力,剩下的45分钟要把后面的所有题目做完,并且把答案填上去。在后面地45分钟内,要做的题目有:一篇十五选十、两篇阅读理解、一篇完形填空,还有五个短句翻译。只要参加过四级考试的同学都知道,在这个短短的45分钟之内做这么多题目是很费劲的,很多同学都是放弃前面的十五选十,那个是费时不讨分。其他的题目也是“过下瘾”,瞟一眼就选出了答案,对与否靠的完全是运气。
两个小时之后,这些学生终于打战似的在监考老师地催促下把题目勉强做完了。与其说是做完,不如说是把答案糊填上去了,在那种情况下,有些题目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选的是什么。
中国之所以这么多年来都得不到一个诺贝尔奖,这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传统的教条主义从小就严重扼杀了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好不容易冒着被摔死的生命危险从高考的独木桥上走入大学的殿堂,以为会过得好些,会自主自由些,没想到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却还是把他们束缚了。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像英语四级这样的过级完全可以取决去学生的自愿。试问:又几个中文系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还会和英语有交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他们现在的努力又有何必要,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过四级的时间去多读一些书,去多写几篇论文,去多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而英语四级这种“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题目”的制度,也扼杀了学生自主发挥的选择性,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题目,如果时间不限制,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长项,而拿到相应的分数。中国教育体制学国外改革,提倡素质化教育,要求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却不知在中国整体社会体制下,在中国的国情里,谈素质化教育只是浮云。学生从小就被束缚了,他们哪里来的思维,哪里来的精力去适应“突然发作”的素质化教育,又怎么会有好的发展呢?邯郸学步,最终是以失败告退,东施效颦,最终是苦不堪言。而中国的教育体制也一样,盲目崇洋媚外,不但没有学到他人的优点,反而把自己的精髓也扭曲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道理人人都会说,人人都懂,而用在教育上,怎么就被忽视了呢?真心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合理化些,孔子的“因材施教”才是中国教育的精髓,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啊,我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