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十余载 殷殷助学情

——邵阳医专党委书记刘治金资助孤儿石倩读书纪实

【时间:2011-06-21 15:39】【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刘运喜【字体:

  

图为刘治金书记夫妇与石倩在一起亲切交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刘运喜)“我非常感激刘伯伯和陈姨对我的关爱和照顾!他们的资助改变了我的生活、给了我充满阳光和希望的人生,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们的抚育之恩。”石倩深情地对记者说。
  
  石倩,女,1988年生,邵阳县人,现为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护士。她自幼父母双亡,与体弱多病的叔叔一起生活。从1999年开始得到刘治金书记的资助,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刘治金,男,1954年生,隆回县人,现任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曾任邵阳市双清区区长、区委书记、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等职。从1999年开始,他和夫人陈红华就一直关心孤儿石倩的生活,资助她读书,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前后历经12年。  

“能帮助一个孤儿学有所成,我们觉得值!”

  1999年,时任邵阳市双清区区长的刘治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资助贫困孩子读书的号召,夫妻双双商定,在区教育局摸底推荐的名单中,选择了来自邵阳县的东塔小学学生石倩做为资助对象。
  
  石倩,母亲王玉凤早在1990年就去世,父亲石仲1994年去株洲谋生,因积劳成疾于1997年病逝。随后,失去双亲的她被湘潭昭山观音寺收养,弟弟也被送给了株洲当地人。1999年她由叔叔接回邵阳市,在东塔小学就读五年级。叔叔石儒清是邵阳市肉联厂下岗职工,左眼失明,右眼只有微弱余光,生活非常困难。
  
  据石倩回忆说:“记得我同刘伯伯和陈姨第一次见面,是1999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当时学校快要放学了,我正在教室扫地,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当着两个陌生人的面告诉我,他们将资助我读书。就这样,我有幸成了伯伯和姨的资助对象。”
  
  刘治金说:“我们长期资助石倩读书,除了上级的号召和领导带头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石倩这个孩子确实不错,听话、朴实,懂礼貌,好学习。能帮助一个孤儿学有所成,我们觉得值!”
  
  从五年二期开始,刘书记就一直资助石倩读书,直到她大学毕业。在这整整12年中,除了承担全部学费外,还资助生活费,高中时每月固定给她200元的生活费和一些零用钱,并且经常约她到家里做客,从读书学习到做人做事,都做到了言传身教,一丝不苟。正是在他们夫妇的资助下,石倩得以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业,并且有了一份好的工作。  

“他们从来没把我当外人看!”  

        刘治金自从决定资助石倩读书后,不仅仅把她当成自己的资助对象,履行一个资助者的责任,更把她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从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
  
  在资助石倩读书上,刘治金非常感谢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我与石倩第一次见面,就是妻子陈红华陪我一起去的。这些来,她经常给石倩送钱送物到学校,带石倩上街买衣服,逢年过节总不忘把小石接到家里作客。”刘书记说,“就连我两个弟弟,请客吃饭都要叫上石倩,小石已经成了我们家的一员,经常参加我们的家庭活动。”
  
  石倩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提供了刘书记写给她的一封信。信中说:“石倩,这些年来,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真没有把你当外人看。你也知道,振宇哥在北京工作,寭宇就要去加拿大读书,我们身边没有女孩,我们从内心里都把你当女儿看,尽管你不善甜言蜜语,尽管你也长得不漂亮,但我们就看重你的朴实无华,器重你的诚实纯情。……我们愿意为你建设幸福的未来,尽点绵薄之力。”
  
  石倩解释说,2007年4月高中毕业前夕,堂哥因为跟顾客发生冲突,被老板辞退了,叔叔家里更加困难。她想放弃读书,去打工帮帮叔叔,但又不敢跟刘伯伯和陈姨讲,就给陈姨留了张纸条在枕头下。刘伯伯得知后,连夜写了封长信,让陈姨专门到邵阳市六中交给了她,鼓励她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石倩读完这封信,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听从了劝导,决定继续读书。这封信她一直好好地保存着,不时拿出来看看。每读一次,就感动一次。
  
  2007年高考,石倩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考上了邵阳医专,圆了大学梦。她说:“上学时,陈姨给我买了新衣服、新被子和新床单。9月2日报到那一天,陈姨特意要小叔叔(刘书记小弟)开车,亲自陪我报到,帮我摊被铺床,不但帮我交清了一切费用,还找到学校领导反映我的实际困难,请求照顾安排勤工俭学!”刘治金夫妇视石倩如己出,使她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父之情母之爱。除资助经费外,从高中开始,他们几乎每个星期天都约她到家里,给她做好吃的,给她补充营养。石倩说:“陈姨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疼爱我。大三实习时就安排我住在奶奶(刘书记母亲)家,奶奶也待我非常好。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真的,他们从来没把我当外人看!”一直到今年2月份,因为要上夜班,晚上回家不安全,她才从奶奶家搬出。
  
  石倩参加工作后,刘治金夫妇又开始为她的终身大事操心起来。“等到出嫁的时候,伯伯和姨还说要给我办嫁妆呢!”石倩幸福地告诉笔者。

“我们只求耕耘,不图回报!” 

  为了资助石倩读书,刘治金一家,无论在金钱方面还是时间、精力方面,都付出了很多,但是他觉得这种付出很值得。“因为我觉得,能够把石倩从一个孤儿、一个无助的农村女孩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而且是最大的收获!”刘书记舒心地说。“说真的,我们资助石倩,没有任何私心,只求耕耘,不图回报,也不想张扬。早在几年前,媒体的一些朋友找到我,要求宣传报道这件事,我都没有答应。一是怕影响石倩学习,给她带来心理负担;二是我确实不想图这个虚名。这很平常,确实没什么值得宣传的。”
  
  石倩工作后,刘书记曾专门找她谈过话:“现在你已经参加工作了,作为资助者,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但是,作为长者,作为家里人,我们还有责任,还要关心你、激励你,使你真正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医务工作者。”他告诉记者,石倩在单位工作很认真、很负责,领导和病人都很认同她;每个星期她都会回家,陪我们聊聊天,帮我们搞搞卫生。我们就好像一家人。
  
  石倩说:“资助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有了美好的前程。是刘伯伯和陈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他们经常教育我应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生活得更有意义……可以说,我的人生道路完全是刘伯伯和陈姨给我规划和铺设的。工作后我一直在想,伯伯、阿姨与我虽无血缘关系,但比我的亲人还要亲。做人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回报。既然伯伯阿姨对我尽了父母之责,我也应对他们尽子女之责。虽说他们不需要我回报什么,但我一定要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病人、回报社会。”石倩由衷地感叹。石倩还告诉记者: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坚持每个星期至少要去伯伯阿姨家一次,帮忙做做家务,搞搞卫生……她说,那就是她的家啊!

相关内容

//这里是相关稿件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美图欣赏

更多>>

热点新闻

更多>>

图片新闻

更多>>

活动荟萃

更多>>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