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6月19日,是绥宁县2001年“6.19”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十周年纪念日。当天,记者在当年的重灾村武阳镇双龙村了解到,自2001年以来,该村连续十年遭受洪灾,尽管村支两委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率领村民年年开展艰苦卓越的生产自救,但全村人均耕地面积还是从十年前的0.54亩锐减到现在的0.133亩,村民在此很难继续生存,强烈要求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
双龙村距武阳镇镇中心14公里。2001年“6.19”洪灾中,该村倒塌房屋32座,18人不幸遇难,电力、水利、通信设施和进村公路全部水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村支两委斗志昂扬,以全村38名党员为先锋,率领全村群众奋起开展生产自救。600公斤重的电杆,该村干部群众一根根从镇上抬到村里;每恢复一亩水田,至少要投入100个工时;洪灾造成的孤儿和寡妇,擦干眼泪加入修路队伍……至2002年春天,双龙村恢复水田40多亩,水毁的电力、水利、通信设施及公路也基本恢复。但就在村民们带着战胜自然的骄傲和自豪期待美好生活的时候,当年夏天,该村又遭受较大洪灾,原先生产自救的成果大多化为泡影。此后,该村每年都要遭受大大小小的洪灾,尤其是2006年的“5.26”、2007年的“6.25”、2008年的“5.28”、2009年的“6.9”和2010年的“6.17”等连续五年的大洪灾,使双龙村进一步遭受重创,该村陷入了年年抗灾、年年遭灾的无奈僵局。虽然该村村支两委的号召力和战斗力都还在,但村民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逐渐滋生,绝大多数村民对继续在双龙村生活失去信心,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仅有老幼病残留守村中。
2007年至2008年,为修建通村水泥公路,双龙村卖掉了村里的最后一块青山,村集体经济变成了零。人均0.133亩的耕地,根本解决不了村民的吃饭问题,全村进入“挂着锄头没饭吃”的时代,800多人的生活,基本依靠外出务工和政府救济,许多村民生活十分艰难。村民罗教奇外出务工时,腿部受伤留下残疾,其妻原本也是残疾人,从此家庭经济更加拮据,儿子30多岁了还娶不上老婆;不少留守村中的老人,需要通过上山挖草药卖钱买米吃饭。去年冬天,60多岁的村民刘道祥上山挖药失踪,村民“踩山”12天无结果,至今老人尸骨下落不明。
该村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令人敬佩。尽管村民怨天、怨地、怨政府,情绪比较激动,但历年来该村没发生过一起越级上访事件。村主任刘登才去年因为被评为“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获得2000元奖金。他一边花300多元买了7床电热毯送给村里生活困难的老党员,一边将剩下的钱悉数拿出,组织10多名有知识、有干劲的村民到隆回小沙江考察金银花种植。今年,该村已试种金银花30多亩,其中刘登才本人试种了3亩。为掌握过硬的金银花种植技术,刘登才自费请来金银花种植师傅向村民传授嫁接技术。现在,该村能够熟练进行金银花嫁接的村民已达6人。刘登才介绍,小沙江一户村民只种了5亩金银花,年收入就可以达到10万元,双龙村的村民对金银花种植还是很有热情,但不少村民苦于缺少必要的启动资金。刘登才还担心再次发生2001年“6.19”那样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对种下的金银花造成毁灭性打击。
在政府暂时没有能力对双龙村进行整体搬迁的情况下,发展金银花等药材种植,也许是救活双龙村的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