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方科技大学在深圳市麒麟山庄召开首次理事会,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会上首次向理事会成员报告了南科大的办学思路和发展规划。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昨日出席南科大首届理事会的20名成员中,一半是政府官员,另一半是大学校长和企业家。(2011年07月17日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7年3月,在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决定筹建南方科技大学。2009年6月,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同意聘任朱清时院士为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2009年9月,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向朱清时院士颁发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聘书,标志着南方科技大学(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2月25日,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设立南方科技大学(筹)的通知》(深编[2010]23号)。文件明确南方科技大学(筹)为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市财政核拨。南方科技大学将尝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2010年度核拨给南方科技大学的员额为50人。2011年4月深圳市委组织部的一纸选聘公告将南科大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根据这份公告,深圳将面向国内公开推荐选拔2名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级别为正局级。至此,一直梦想“去行政化”的南科大似乎已经到了真正的梦醒时分。
从这些历史资料不难看出,南方科技大学还是姓“公”,是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市财政核拨,校长聘任也是由深圳市政府安排的,副校长的级别还被定为行政“副局级”。教育部发言人续梅2011年2月25日表示,教育部对南方科技大学在教改方面的探索持支持态度,希望南科大筹建工作能够得到广东省更多支持,积极推进。这也是南方科技大学在尚未得到招生权的情况下决定自主招生后,教育部首次就南方科技大学的问题作出的回应。
要创办一所成功的闻名的大学,没有政府的支持,困难是可想而知。进入筹备阶段的南方科技大学目标定位较高,计划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科技大学;坚持以“小规模、高水平”为建设发展原则,其办学规模将初步设定为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为1∶1。建成后,南方科技大学将面向全国招生。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能离得开政府的支持吗?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是国家和地方共同负责的全民教育。到了高等教育,还是政府在牵头,就是独立学院,也还是挂靠在大学的门下,不能真正独立。
因而,对于南方科技大学的理事会成员一半是官员,我不感到震惊,并不认为这是一件怪事。我们看一看几个理事官员吧:深圳市市长许勤出任理事长,深圳市委副书记王穗明、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深圳人民政府秘书长李平、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局长王敏、深圳市法制办主任王璞、深圳市财政委主任乔家华、深圳市发改委主任徐安良、深圳市教育局长郭雨蓉是来自政府的理事。这些领导有的是主持政府工作,有的是主管教育工作,有的是主管财政预算的,有的是主管人事编制的……没有他们的参与,南方科技大学如何创办?征地、经费、人员、安全等等难题需要政府出面解决呀!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承载着探索中国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重任。在筹备和发展阶段,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大学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笔者以为,在理事会中有一半以上的官员,是现实性的选择。给他们理事职位,是一种荣誉,更是莫大的责任地,促使他们牢记义务,增强使命感,为学校的未来出谋划策,确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