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胡晓建 卿必文)“多亏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给村里新建了排水渠,架设了电灌站,使我们往年的‘荒山坡’变成了‘吨粮田’,过去的‘干旱湾’如今‘水长流’,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脸色了”。8月23日,大祥区檀江乡台上村村支书雷玉民满怀感激地说。大祥区自1998年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始终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标,积极实施“三大工程”,项目区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先行区,项目开发到哪里,那里的农民就增收得实惠。提起这些变化,群众高兴地说:“农业综合开发,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
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促进粮食增产。该区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在6大项目区集中投入人财物,对田、水、路、林、山进行综合治理,做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截至目前,该区在项目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3万亩,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0.8万亩;改造和新建电灌站7座,硬化标准水渠80多公里,修筑机耕路30公里,维修加固水库大坝13座、骨干山塘130多口,营造水土保持林0.8万亩。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85%,增加粮食产量800万公斤、油料50万公斤。
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该区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重点扶持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浩天米业扩建精米加工项目,拉动农民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五星牧业公司等一批养猪企业扩大生猪养殖60万多万头,农民因此增加养殖收入1.5亿元;神俊公司、忠民食品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新技术推广面积5000余亩,为当地农民创收1200万元;长青绿色农庄、光明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水果种植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巨峰葡萄、靖州杨梅等时鲜水果3000多亩,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目前,项目区已形成草莓、生猪、腌菜、优质稻、太空莲、食用菌、时令蔬菜、礼品西瓜等区域特色产业,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程,促进农业增效。为了强化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该区采取聘请专家讲课、田间指导、现场示范、发放资料等形式,对项目区农民、村干部、企业员工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每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人”。目前,该区已投入科技培训经费40万元,引进水稻、玉米等新品种8个,推广新技术3项,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50余期,参训农民8500人(次),印发赠送各类科技资料逾6000余册,其中40%的参训人员掌握1门以上的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