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廉政体检”是管好用好干部的保障机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要由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廉政体检”。干部提拔先过“廉政体检”关,保证选出来的干部“过得硬”、“立得住”,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使干部选拔任用更好地做到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人民网9月1日报道)

  “廉政体检”为考察干部德才表现架起了“探测器”。通过各种渠道考察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是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和选人用人标准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有接收群众举报反映和进行调查核实的渠道,有条件有能力对干部廉政情况“把脉问诊”、作出权威鉴定。事先征求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提拔任用的意见,能够更加全面地识别干部、更加准确地评价干部,既不冤枉一个好干部,也不错用一个有问题的干部,防止干部“带病上岗”。

  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滋生其他一系列腐败现象的温床。如果选人、用人、监督机制不能发挥正常有效的作用,客观上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创造了条件,就难以制止一些政治不强、作风不正、思想不纯的人,通过各种途经、动用各种手段进入干部队伍、领导岗位。导致一些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近几年来,单个买官卖官行为已屡见不鲜,规模批发官帽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江苏响水县原县委书记李树春调离前夕,用2个小时“研究”变动了102名科级干部;而山西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在离任前共调整干部432人,批发科级“官帽”278顶。为此,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把严格监督、严肃纪律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始终,进一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一把手用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与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权力运行机制的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干部选拔存在封闭式、神秘化、保守性等诸多弊端,在选任干部时,整个提拔过程看似履行程序,而实质上由于个人高度集权。全面防范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选人用人上的民主集中制,规范“一把手”的选人用人权,同时始终不渝地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如何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落实和体现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党委(党组)“一把手”的用人行为,树立“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政策导向,是干部选拨任用工作中的一大课题,也是根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关键所在。

  对干部进行“廉政体检”,组织部门要与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沟通,共同筑牢“防火墙”、织好“过滤网”,让干部工作出公信力、出生产力、出凝聚力。

作者:罗立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