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莫让中小学图书馆变成“藏书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图书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图书馆在教学中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都设有图书馆,规模小的也有图书室。但现在大多数的图书馆变成了“藏书馆”。何也?

  一是书目混乱,束之高阁。图书没有分门别类编写书目,而是按购书日期登记在册,然后胡乱推在书架上,要想找本书,犹如大海捞针。这样的图书馆谁还愿意进?

  二是投入不足,新书少。多数图书馆没有专项经费购置新书,陈旧图书过半,已无使用价值的图书占三分之一以上,有价值一点的图书有些也被私藏了,门类又不全。这样的图书馆对师生哪有吸引力?

  三是缺乏专业图书管理员。有些学校领导的理念滞后,急功近利,认为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与升学率关系不大,因而不够重视;教育督导部门也只考评图书馆设备、图书馆面积、馆藏量及阅览室座位数等可量化的指标,而对图书的使用和管理缺乏动态的过程监督。因此,学校图书馆大多由教师兼职管理,有些干脆“铁将军”把门,成了摆设。

  四是“应试教育”的束缚。由于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师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上,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因而“冷落”了图书馆。

  笔者建议,各中小学应转变观念,建设好图书馆,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加大对图书馆投入,在图书购置方面,应“与时俱进”,添置一些新图书,给师生提供优秀的、有价值的图书;在馆内建设方面,要宽敞、明亮、舒适,要建有高规格的电子阅览室,使校园图书馆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二是要有专业管理员,将图书归类上架,且定期向师生开放。

作者:黄启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