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昆明市区50多公里的嵩明县,是昆明市下辖的八县之一。在嵩明县,记者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没想到”是,县委、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只要进去3个人就转不过身来;另一个“没想到”是,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学校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即使县里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人民网10月22日报道)
两个“没想到”确实让人有些惊讶。县委、政府的办公楼当不得学校教学楼,这种悬殊的差别,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是咄咄怪事。但是,在嵩明县领导心目中,是理所当然的。“2008年,县里的财政收入才两个多亿,我们就拿出一半的财政收入来投入教育。有很多人不理解,说县委、县政府还在危房或老楼里办公呢。但我们认为,做事如果只考虑眼前,就不是科学发展观,就不是好领导、好班子。”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是两句经典的又是通俗易懂的实在话。让孩子们吃苦耐劳,是品德教育中应该重视的内容。让教育有个好环境,是科教兴国应该具备的物质基础。嵩明县县委书记王春燕说,“‘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句话喊了多少年,但真正做到的地方有多少?如果不为老百姓着想,我们盖个大楼让自己办公就是了,何必还要负债盖学校?我们为什么落后,就是许多老百姓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技能。如果只是产业发展了,而最后群众却就不了业,还谈什么民生?!”
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振兴中华。嵩明县的书记、县长富有战略眼光。王春燕说:“有些事情现在做看起来吃亏,发展慢了,数字不好看了,但从长远看却是大手笔。”王春燕说,事实上,为未来投资也不是“无效劳动”,政府建好学校不可能是“负债经营”的。2008年嵩明县财政收入仅两个亿,2010年就达到4.5亿元。嵩明的发展不仅没有落后,反而红红火火;教育推动了发展,发展又反哺了教育。
两个“没想到”,是嵩明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可喜变化。大力加强教育投入,省吃俭用也要保障教育的发展,这是尊师重教的好表现,这是高瞻远瞩的好眼光,这是真心为民的好形象,这是廉洁奉公的好作风,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好结果。要实现这样的“没想到”,关键在于领导,特别是“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