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也说“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下,报刊、电视等许多媒体,有不少栏目向消费者宣传各种消费知识,教消费者如何识别假冒伪劣产品、如何防止上当受骗、如何维权讨回公道,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以提高自我防卫能力,免受假冒伪劣产品、侵权欺诈行为的侵害。但仔细想想,难道这是普通消费者该做的吗?
  在当前人们的消费生活中,如果要避免上当受骗,你就要成为一个全能的消费专家,就要具备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买衣服,要掌握纺织品知识;买食品,要懂得营养卫生知识;买皮鞋,要会鉴别真皮;买房子,要懂建筑和建材……除了商品知识,还得善于识别价格陷阱,分得清打折商品是否真的便宜,算得出购物返券是否真的优惠,知道哪种销售方式是圈套、哪种服务是骗局。总之,要掌握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知识,还要时刻保持一颗高度警惕的心,具备识别各种骗局的能力,否则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掉进陷阱。一旦被骗,还得想方设法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四处交涉,讨回公道。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各种消费欺诈行为的磨练中变得“聪明”起来。而这种“聪明”,显然是社会信用的缺失造成的。
  本来,在一个诚信社会中,作为消费者本不该学得那么专业、那么精明。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本该由商家遵守的游戏规则,现在要靠消费者的精明来支撑时,这无疑是社会的一种悲哀。期望我们的社会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少一些奸诈,多一分诚信,使市场环境得到净化,市场秩序走上正轨,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愉快消费,放心消费。

作者:长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