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别让“以商补薪”伤了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药店买药,店员介绍了两种,成分相同,含量相同,但价格相差很大。店员说价格高的是某家医院的处方药。言下之意大家都明白,医院以药养医早就不是秘密了。不仅药品销售跟医护人员的收入有着紧密的关联,医疗检查也如是。
    学校也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本应对接社会需要培养各类人才,可是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很多学校不得不对接招生市场去争抢好生源,去提高升学率,然后吸引家长们花钱择校。商业社会的滚滚潮流之下,食堂、小卖部、校服、教辅资料,都在以或多或少的利益考验着这块教书育人的净土。当交钱的敏感问题已经影响学生们尊师重道,当老师推荐购书声明自己不拿回扣,个中滋味难以言说。
    都说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商补薪”现象的存在却使医患之间、师生之间更多的体现出金钱关系和交易心理。当医者师者为了单位的效益和个人的收入而不得不参与商业社会的逐利行为并遭受人们的诟病和质疑,当会看病不如会开处方,会教学生不如会利用学生的利益诱导使医者师者不再专注于救人和育人,受伤害的不是单方而是医患和师生双方,亦是整个社会。
    职业既是个人得以安身立命的收入来源,也是个人体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而言,职业收入和个人的社会价值应成正比,如果在提高职业收入的过程中却降低了个人的职业形象及至社会价值,这中间就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于医生和教师这种崇高的职业,更应该在加强个人的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从机制上入手,让他们用劳动价值去保障收入,而不要在“以商补薪”现象中让自己和民众彼此伤心。

作者:贺旭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