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然而,这一惠民政策却因为某些学校的违规操作而变了味。9月16日至29日,《邵阳日报》连续刊发了市区发生变味“培训”报道,曝光了参加培训的竟然大多是来自市区某高校在校学生。
当今的造假实在是多:不用说食品方面的早已令人深恶痛绝,生活用品上的山寨货让人防不胜防,就是连公民的身份竟然也可以假冒。前段时期网曝:“吉林优秀农民工评选”, 30人的候选人名单中厂长、经理就有11人,真正是普通一线农民工身份的只有3人;尔后又曝“黑龙江官员假冒乡村教师进京培训参观……
按照有关规定,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须由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推荐并填写《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推荐表》,可为什么这个极为关键的程序却被轻而易举地“跳过”?笔者认为,这种显而易见的事情没人质疑,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当前的农民工的培训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严重,只强调数字,强调形式,只求政绩,不求实际。个人被糊弄只是小事,政府被糊弄那才就是大事。这不仅让政府的惠民政策成了某些人的生财之道,而且让政策失信于民,大大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这种邪风应当立即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