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的就业行情,许多用工单位给农民工的待遇超过了大学生,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其实,农民工收入高于大学生,正常。
农民工干的大多是“粗话”“重活”“脏活”,如建筑、装卸、搬运、清洁、家政服务等,这些工作,大多数大学生是不愿干的。既然没人肯干,当然要高薪聘请。就算大学生有愿意干的,可没有农民工熟练,农民工有些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对用人单位来说,不管你是什么文凭,谁干得好,效率高,就给谁高工资。
大学生在求职时不愿放低身段。他们不明白,理论知识是价值,工作经验中获得的实践知识也有价值;脑力劳动是价值,体力劳动也同样能创造价值。现在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多,不再是“稀有之物”,加之“僧多粥少”,难找对口工作。如果大学生在求职时能放低身段,做不了“白领”就做“蓝领”,那么就会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不能理性看待“起薪不如农民工”现象。他们不明白,要将现有的知识变成未来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还可能要遭遇比较多的挫折。如果大学生能摆正起步时的心态,那么就能激发拼搏的后劲,今后就有可能“收入高于农民工”。
高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有些没有与社会需要对接。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员,而他们培养的大多是精英,是白领、干部。如果高校能转变思路,开设与社会需要对接的专业和课程,那么,学生的择业观就会转变,就会出现研究生卖肉、博士生修脚之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