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只剩下几个月,你会做什么?有人与爱人日夜相守,品味最后的爱情和亲情;有人背包远行,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最后的脚印……但这都不是重庆工商大学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北滨阳光”义工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郑城哲的选择。今年5月,郑城哲被医院诊断为肝癌晚期。年仅24岁的他一边积极接受治疗,一边在继续进行着他的公益事业。如今,病床上的郑城哲已经病重得说不出话来,他用尽全身力气握紧了笔,吃力地在纸上写下4个心愿,希望大家能帮他实现;他还安慰母亲别哭,祈盼下辈子再做妈妈的好儿子……(重庆商报11月27日报道)
这篇通讯,催人泪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儿女是父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是父母含辛茹苦拉扯成人的。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人不承认。百善孝为先。父母年迈体衰了,儿女理所应当赡养。低级动物尚且懂得“反哺”,何况是堂堂正正的人呢?如果你成家立业了,就会有亲身之感!
为人子女,应该懂得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这是最基本的感恩图报。触类旁通,为人公仆、国家机关其他工作人员,应该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祖国是一个大家庭,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嘴巴再会说,手再会写,也说不出粮食作物,写不出高楼大厦……人民公仆官衔再大,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温总理今年3月在四川省遂宁与基层群众座谈,听到一个小女孩家庭的困难后,“心里很难过”。温总理亲民作风、爱民情怀无不让人感动。在他任职内,取消农业税、实行低保、义务教育免除杂费、高等教育贷款助学等,这一系列惠民政策,就是温总理感恩之心之行的真实体现。
君以民为,民以食为天。人民公仆常怀感恩之心,就是要牢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群众利益无小事。对群众冷若冰霜、“凡人不搭腔”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整天围着“三子”(车子、杯子、裙子)转的干部,不是好干部——甚至连干部也不应该让他当。共产党干部,必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需群众所需。必须像温总理那样,关心群众生活,心系民众冷暖。各地各级干部不要高高在上,要经常到群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基层干部更应沉下去,静下心,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少点儿面子工程,多点儿惠民行动。在工作中,少点儿惰性,多点儿主动性。带着亲民情怀去工作,深入群众,与群众近距离接触,而不是只听汇报,或者“远远地望一望”。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只有真正关心和解决民生疾苦,才能得到人民的夸奖和拥护,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共产党干部理应比古人郑板桥更懂得怎样为民解苦除难。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用行动来实践。人民公仆常怀感恩之心,是一种高尚的心理活动;常行感恩之举,是这种崇高心理的升华,是感恩之心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