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善待媒体是乐于听取意见的重要表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昨日,55岁的刘志庚升任副省长,再引关注。自2006年3月担任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多次入围人民网评选的“年度最受关注地方领导”,而且排名靠前——2010年排名第一,2009年第二,2008年第一。刘志庚带领东莞走出危机,是媒体关注他的重要原因。(《南方日报》12月1日报道)

  领导被媒体关注,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让政府的政策法规得到媒体的宣传,让群众了解情况,让群众加强监督。二是可以促使领导乐于听取意见,增强工作透明度,廉洁奉公,防微杜渐。三是让干部群众有了联系的“桥梁”,有了对话的“平台”,促使干部群众心心相印。

  刘志庚被媒体关注,和他对舆论的开放心态有关。刘志庚较早参与网络问政,2008年他对网友“我是梁山伯”的“万言书”做出批示,并邀6名网友共同畅谈东莞发展大计,相关内容登上了《人民日报》。2010年3月初,东莞正式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在全省地级市中尚属首例。今年记者节,刘志庚又在庆祝活动上表态:“谁关爱媒体、善待媒体、支持媒体,我就表扬、鼓励、奖励谁;谁对不起媒体,我就对不起谁。”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因特网被称为第四媒体,是将它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的媒体。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突破了大众传统传播的模式框架。

  网上信息极其丰富,世界上有大,网络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少信息,网络就有多少信息。网络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具有的高速度、数字化、宽屏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跨越时空界限,迅速及时,无远弗届。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自由交互,接受者可以即时与信息的传播者对话,共同完成传播活动。网路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就是尼葛洛庞帝所说的”我的日报”,“我的电视”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者是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留言,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领导上网要经常化、解决问题要常态化、回复网民制度化。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同志说得好:“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充分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强卫提出,“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还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

  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对网络监督抵触,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一旦网上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迅速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行政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报复。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违法的。我们要始终牢记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对待群众意见,务必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网络是联系群众的先进手段,是现代化的无形桥梁。群众在电脑下可以问政,可以监督。我们各级领导应该深思熟虑了!网络深入千家万户,领导办公大多已经实行信息化,究竟有多少领导重视了网民的留言和帖子?是不是认真地回复了网民所提的问题?网民在网上的留言,就是反映情况,就是无声的交流,就是不见面的信访!若是主要领导亲自回复,与网民“亲切交谈”,就能化解群众的心绪,就能密切联系,就能减少直接的信访,这样的回复经济实惠、直接迅速,没有拘束,何乐不为?

作者:罗立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