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沙稻田中学17岁的高二学生何阳(化名),因头天(12月3日)晚上玩了一整夜的电脑游戏,第二天(星期日)早晨,何母准备开车送他去补课,他不想去,求母亲让他休息一天,母亲很生气,二人发生了争吵,尔后将自己反锁在阳台上,用一根穿过晾衣杆的尼龙绳,给自己年轻的生命打上了一个死结。(12月6日《三湘都市报》)

  据了解,何阳的成绩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出事前不久,还拿到了学校的千元奖学金。这样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就此凋零,悲哉!

  孩子因课业过重而跳楼、服毒、自缢等悲剧时有发生,但为何没有警醒世人?

  他们的死,留给我们的是沉重“!”和“?”。

  武汉一小学四年级男生自拟的“想得美”课程表是所有孩子的梦想,是所有孩子对“自由”的呼唤和对“快乐”的憧憬。

  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在“考试为重”的背景下,教师“无限量”地给学生“灌”;家长希望孩子能早日成才,成为“通才”,下午、晚上和双休日给孩子请家教或将孩子送各种培训班。繁重的任务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孩子“玩性”被扼杀,快乐不再,能不“怨声载道”?

  这样,孩子真能成为杰出人才吗?答案是否定的。不少孩子参加国际奥赛拿金牌犹如探囊取物,长大后却“泯然众人”,就是个例证。

  对孩子来说,“玩”是最重要的。美国孩子的早期教育值得借鉴。他们让孩子自由发展,在玩耍中(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真正实施“快乐教学”。

  “救救孩子!”这是鲁迅先生近百年前的呐喊,今天,我们仍然要大声疾呼——

  “救救孩子!”

  首先给孩子“减负”、“松压”,让孩子自由发展,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其次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想学、会学。三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给孩子留足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觉地去钻研,去探索,去创造。

  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给孩子一片蓝天,让孩子自由翱翔!

作者:黄启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