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明的“意思意思”、没有周杰伦的《双截棍》……昨天,被网友称为“汉语四六级”的我国首个“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南开大学5地一校正式开考(本报12月15日A8版曾进行相关报道)。此次只推出了“四级”和“五级”两个级别的考试,考察对象主要是中国人而非外国人,江苏有600余名大学生和老师“试考”(目的是为有关部门组织考试积累经验)。(扬子晚报12月24日报道)
“太意外了!”“考晕了!”“伤不起啊!”昨天,不少考生对记者发出哀叹。虽然没有“网络恶搞版考题”那么刁钻,但真实版“汉语四六级”考题太多而且庞杂,“光阅读理解题就有37道,翻了一页又一页,考得要晕了……”一名“五级”考生说。大部分人都表示“危险,可能过不了。”有学生更是戏言“自己人何苦为难自己人?”
从报道来看,首次汉语四六级考试,不少人是笑着进去,叹息出来。的确让人叹息,难道说中国人连自己的母语都学不好了?学习外语就有劲头了,过级就轻而易举了?如此而已,不让人叹息才不正常!
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受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历时3年完成“汉语能力测试”的研制。“汉语能力测试”系首个全面考查听、说、读、写能力的汉语母语语言评价系统,从低到高设六个等级。一级为入门级,二级为基础级,三级为普及级,四级为通用级,五级为提高级,六级为专业级。对媒体工作人员、教师等就需要用6级考试去测试,普通大众达到3级就可以了。测试不仅可以反映个人汉语应用能力,也可为各类机构的人员录用、培训、晋升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全民对汉语学习的重视。
将汉语进行等级考试,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考试多如牛毛的今天,设定这样的等级考试,并不是过分。因为,汉语作为中国的国语,作为占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的公共语言,应当说有必要提高使用水平。英语不是中国的专利,为什么又有严格的过级考试,考得大学生乐此不疲,城镇人口小学三年级就开了英语课,社会上的英语学习班数不胜数。难道说自己的国语就不是交流工具,就是低人一等了?
将汉语进行四六级考试,是提高中国人努力学习国语的积极性,是促使中国人提高文化素质的一个好办法。众所周知,语文是学习的基础,是数、理、化的帮手,不学好语文,就难以提高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水平。有些人轻视文科,认为语文学习无关紧要,更不重视书法、写作,导致一些人写字似撒鱼草,写文章狗屁不通,没有条理。如此而已,素质教育何从谈起。据统计,本世纪初全国能够用普通话进行正常交流的人群比例为54%,目前估计在70%左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我们的汉语更是没有一席之地。因中国人受奴役,帝国主义不准中国人学国语,这是一种奴化教育。今天,中国强大了,重视汉语学习了,让我们有了尊严,让外国人也爱好汉语学习了。所以,我们有资格有义务有必要热爱自己的国语,学好汉语,尽力而为达到应有尽有的汉语水平,这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只有学好了汉语,才能更好地服务祖国走向世界。
学好汉语,意义重大;学好汉语,并不是困难重重,只要我们重视、爱好、努力,就一定能过关。“汉语四六级”应该比“英语四六级”更火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