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积极回复网民意见让干部群众心连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网北京12月31日电:“在剑河的一些偏远农村,这个冬天,还有许多孩子都没有棉衣棉鞋穿,有的孩子还光着脚丫走在路上,为什么政府在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不能抽出一部分资金去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不能有一件棉衣和一双棉鞋呢?”,12月20日,一位网友给贵州省省长赵克志留言,希望领导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看看,“孩子们需要您的帮助,需要更多爱心人士的帮助”。

  在网贴发出的9天后,12月29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对这篇网贴进行了公开回应。回复中表示,黔东南州、剑河县高度重视,剑河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教育、民政、扶贫、财政、宣传、农业、建设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并调查确定剑河县全县冬天缺乏过冬棉衣裤和鞋袜的学生共有123人。剑河县拨出了困难学生救助资金5万元,购买了棉衣裤123套、鞋袜246双、棉被123床,于2011年12月25日全部分发到各乡镇涉及的中小学学生手中,“剑河县各有关部门对口帮扶工作、学校教学楼排查整改工作、社会捐赠工作等正在进行”。

  贵州省省长对于群众的网上留言,高度重视,及时回复,并将意见转交给,黔东南州、剑河县政府办公室,督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让贫困地区的贫困孩子摆脱困境享受温暖。这样的态度,这样的作法,是值得肯定的,是难能可贵的。网络回复是领导重视群众意见的新方法,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运用的!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者是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留言,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领导上网要经常化、解决问题要常态化、回复网民制度化。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同志说得好:“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充分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强卫提出,“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还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

  随着信息技术建设进程的加快,网络越来越深入百姓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因为网络的作用显而易见。如今,利用网络获取新闻等信息远比普通报刊方便、快速。人民网、新华网、红网等等网络编办的论坛,有利于群众发稿、发帖,信息量牵涉各个方面,有不少是直接反映基层群众呼声的,有不少是监督党和政府工作的,是原汁原味的群众观点。当然,这样的声音刺激性强烈,有时不中耳,某些人见了会有反感。

  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对网络监督抵触,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一旦网上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迅速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行政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报复。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违法的。我们要始终牢记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对待群众意见,务必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网络是联系群众的先进手段,是现代化的无形桥梁。群众在电脑下可以问政,可以监督。我们各级领导应该深思熟虑了!网络深入千家万户,领导办公大多已经实行信息化,究竟有多少领导重视了网民的留言和帖子?是不是认真地回复了网民所提的问题?网民在网上的留言,就是反映情况,就是无声的交流,就是不见面的信访!若是主要领导亲自回复,与网民“亲切交谈”,就能化解群众的心绪,就能密切联系,就能减少直接的信访,这样的回复经济实惠、直接迅速,没有拘束,何乐不为?

作者:罗立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