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一张关于“温岭大小领导骑自行车体察民情,9辆警车鸣笛开道”的照片在微博等网络空间热传,照片里几辆摩托警车开道,后面跟着一些戴帽子骑自行车的人,旁边还有记者在摄像。温岭市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天确实有“几辆摩托车开了下道”,但不是作秀、耍官威,只是为了交通顺畅。
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往往会有一班仆役在前头扛着两个牌子,上书“肃静”和“回避”,鸣锣开道,平民百姓如果不慎冲撞甚至让道不及时都会获罪。如今一些领导干部出行虽然没有了“肃静”和“回避”的牌子,却代之以威武无比的警车队伍,浩浩荡荡的警车开道,所到之处警灯闪烁,警笛长鸣,路上行人避之唯恐不及……这样的场面任谁看了都会紧张避让。但是,是否任何领导都可以随便动用警力,让警车为之开道呢?温岭市的“大小领导”们“骑自行车体察民情”真的需要“警车开道”吗?“警车开道察民情”又能察得几分真正的民情呢?
事实上,在我们国家,警车开道是要有条件的。简单地说,要么是接待国家的贵宾,要么是执行极为重要的公务活动。除此以外,似乎还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执法机关的警车去开道的。如此看来,“只是为了交通通畅”的理由不仅牵强,而且荒唐。因为,“交通通畅不通畅”本身就是民生民情的一部分,提前开道清场,看到的只能是“交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的一派繁荣景象,而真正的民生疾苦恐怕半点也看不见、听不到。更何况,警车开道必然要关闭相关路段,就可能导致百姓出行受阻,甚至耽误群众办事,这就更与体察民情的初衷相左甚远。
说来说去,警车开道的背后还是源于特权思想在作祟。随意使用警车开道的做法,表明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仍存有封建余脉,下级奉承抬轿的不正之风仍有市场。岂不知,在开道者那一声声粗暴的吆喝声中,在群众对绝尘而去车队的侧目中,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被拉大了,领导干部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期待各级政府要对“警车开道”的问题严格予以规定,什么时候可以,什么时候不可以,滥用警车开道该如何处置,都要细加区分,使警车使用更加规范,切莫使人民警车成了扰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