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开始深入到人身上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然而,网络是个没有国界、地域的全新世界,是超越时空的虚拟环境。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必然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冲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我国网民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中学生网民最多。他们玩网络游戏、玩贴吧、玩微博、网络欺诈的越来越多,已经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关注和担忧。网络环境如何,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因此,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尽量减少网络对学生的消极负面影响,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建设,加强网络德育研究和安全监管,积极为学生成长创造一方网上净土。

  笔者认为,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就是要按照“绿色、文明、健康、环保”的基本要求或标准建设、维护和管理网络。所谓“绿色”,是指网络内容健康,不含色情、暴力等信息(包括视频、文字、图片等),对学生身心健康无毒害、无污染、安全、有益。所谓“文明”,是指网商坚持文明办网,网民坚持文明上网,不在网上发布、传播粗俗、低俗等不文明信息,网络语言规范文明,不讲脏话、鄙话、粗话,不搞口诛笔伐,以诽谤、攻击、诈骗、骂人为乐,大家以文明相约,以道德自律,使网络成为展现文明、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载体和工具。所谓“健康”,是指网上信息健康无害,不含黄、赌、毒、黑等不良信息,网民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坚持健康上网,不利用网络发布、传播反党、反政府、反社会的不满言论,诱使青少年犯罪。所谓“环保”,是指网民要像对待自然环境一样,善待网络环境,增强网络环保意识,自觉加强对网络环境的保护,做好网络信息净化工作,确保网上信息安全可靠,无污染、无公害、无垃圾。

  总之,学生成长,关系事业兴衰与民族未来。健康网络环境建设,人人有责。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共同维护学生上网环境的安全、健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网络环境。(作者系湖南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联系电话:13973929980)

作者:刘运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