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已延续近50年。如今,人们对这个道德楷模,产生了各种疑惑:雷锋不计报酬的做事,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伦理;真实的雷锋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中国正历经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过度依赖消费,重金重利,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等社会病,让人们比从前更需要真,更渴望善,于是现在探讨“雷锋精神”,有种特别的意义。(2012年02月27日新京报报道)
随着历史的延伸,更随着民主氛围增强,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民对英雄人物也勇敢地还原,甚至于质疑,这种潮流不可阻挡了。就是全国道德楷模——雷锋,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还原,笔者以为,完全是好事,让人更加相信更加崇拜。
有关雷锋的还原,慢慢增加了曾经没有宣传过的东西,如雷锋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尚生活。在这些生活里,雷锋多了些美,多了些可爱的缺点,更多了些人性的柔软。
“雷锋爱美,爱照相。”部队宣传员季增曾给雷锋拍过很多照片。他说,雷锋逝世后,搜集到雷锋自己在照相馆拍的照片共54张。部队宣传员张峻已80多岁,曾和雷锋有长时期的相处。雷锋能让他感动,因为雷锋是个普通人,有缺点,也会犯错误。张峻回忆,雷锋也会年少轻狂,会偶尔向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他在外面做好事,常常会回得晚,在部队就是不守纪律,所以也受批评;他甚至直接到厨房自己拿吃的,炊事班说两句后,他气得“呱”就把盆摔了,第二天又主动去检讨,说自己做错了。
雷锋19岁从鞍钢参军,22岁牺牲,这一段正是风华正茂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戴手表,着皮鞋,是工作需要;偶而炫耀功章,是喜悦之情。试看在各种比赛中,哪一个得了奖牌不炫耀不让记者拍照呢?雷锋在外面做好事,迟到了情有可原,他被误解了摔盆子,也是一时之气。更何况,他等一会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主动承认错误。这样的小插曲,谁能保证不在自己身上发生?英雄首先是人,同样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雷锋的思想是十分纯朴的,忠于党,爱人民。这些所谓的“小瑕疵”从未妨碍雷锋行使心中的善;也不妨碍雷锋省下钱、支援灾区支援人民公社建设;也不妨碍他做好事,不妨碍他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