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出生,2011年29岁便成为教授。这两天,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实力派靓女”袁荃教授火了。(2012-02-28汉网-武汉晨报)
据报道,袁荃出生于1982年2月,是武大2000级本科生,毕业后进入北大,2009年拿下北大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博士后谭蔚泓教授课题组,2011年12月成为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曾获武汉大学宝钢奖学金、北京大学钟陈玉澜奖学金、康宁奖学金、拜耳奖学金和北京大学创新奖,2011年,其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在研究成果一项,罗列了她自2007年至今发表的19篇论文,其中7篇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刊物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刊(PANS),美国化学会志(JACS,化学领域的顶尖杂志)等。
如今,有些网友总喜欢拿年轻来说事,特别是对女性更加感兴趣,还美其名曰“美女”什么的。这无非是为了吸引眼球,给自己的文章扩大影响力,多些转发吧。这次,袁荃29岁被评上教授,又有人来莫名惊诧了。笔者以为,袁荃长得美丽,才29岁就不能当教授了吗?非要50、60岁才得成为教授?从她的现有成就来看,就是光辉灿烂了,可能让不少教授都要感叹的!
惊叹于袁荃不到而立之年就成为教授,其实是对教育事业的职称评定缺乏了解。到教育战线去看看吧,好多中小学教师都评上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这个中学高级就相当于副教授,这些“副教授”的水平是什么样子,可与袁荃一比吗?有些只怕是天壤之别哩?还有的30岁左右的中小学教师成了特级老师,你就会更加惊诧了,特级老师不上课的了。到了大学校园,教授不是过去那样高不可攀了,随便遇到一个老师有可能就是教授!
大学教授也是一种技术职称,是评定出来的,有了硬件就可以报评,不会因为年龄特征而区分开来。特别是高学历、有论文、有科研成果的,更是一路绿灯,轻而易举的。笔者在中小学工作,身有体会,年轻一代在这方面有优势,论文发表、教学比赛成果比年老的老师多,20多岁评上高级职称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再来看看大学教授的评定,你会深信不疑的,博士后特别是留学美国的都被称之为人才呀,要引进人才就要舍得投资,要给予优厚待遇才能成功。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剑平说,是学院适时地伸出了“橄榄枝”,袁荃也曾是武大学子,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朱剑平介绍,袁荃的教授职称不属于“破格”。他说,引进人才时,学院会综合考虑她的研究成果及成果的发展前景,“看准了就直接给。”给袁荃教授职称也通过教授委员会讨论、投票、公示等流程,最终才确定下来。
博士后直接进入武大成为教授,袁荃不是第一个。朱剑平称,直接给予教授职称,一方面是为了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是给予人才相对较高的平台和起点,使其更具备竞争力。她的丈夫廖蕾出生于1981年,目前任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也是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根据该院网站上的简历显示,廖蕾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2011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系博士后,2011年7月到现在,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荃是个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怎么不能评上教授?不能因为她才29岁,又长得漂亮而说三道四。在教育科学界,成果是最有说服力的。风华正茂的袁荃教授一定会大有作为,用更加杰出的成果来验证她的教授职称有多高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