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一回到家,首先向我们问安。就是走到大街上,见到老师也弯腰行鞠躬礼。”3月2日上午,河南省漯河市第15中学的几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的学习态度也变化很大,他们感觉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是不忠不孝。”(2012年03月04日腾讯网)
3年前,由郊区学校升格为市直中学的15中,是漯河教育界的“名校”:学生“出口成脏”,经常打架斗殴;教师也觉得和其他中学相比,有点灰头土脸。现在,该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成为全市各校的典范。这一巨变,源自“另类”校长王郑生的“别样”教育。
由此看来,河南漯河市十五中的礼仪教育是卓有成效的。该校为什么会如此重视抓紧抓好礼仪教育?王郑生告诉记者,他刚到15中时,发现老师只会一味教课,而且传授得还不到位;学生不尊重老师、在家里跟家长对着干的问题很多。“怎么改变?我首先把校训定格为‘忠孝’: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对家长孝顺;老师好好教书育人,就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王郑生说,他又敲定了师生们每天必须多次呼号:“时不我待,再接再厉”“感谢父母,给予生命”“感谢老师,赐予慧命”“感谢学校,优美环境”。他选定《弟子规》,作为师生们每天必须反复诵读的内容。
礼仪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已经逐渐形成。抓紧抓好礼仪教育,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呼唤,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不少市民对漯河市十五中的作法表示赞赏,认为这种做法能够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不仅是强硬态度的说教,关键在于老师的为人师表。漯河市十五中的礼仪教育就是老师以身作则。“我们每天都有16名师生,用中国传统的鞠躬方式,在大门口欢迎师生,早、午、晚风雨无阻。”王郑生告诉记者,这一践行《弟子规》的礼仪,自他任校长3年多来一直在坚持。不仅是在校门口,就是师生相见,也相互鞠躬问好,老师每天上课前,还要抚摸每名学生以示亲昵。
加强礼仪教育,学生已经有了课本,现在重在落实了。不要有了书本就是开展礼仪教育了,而是要似漯河市十五中一样,将师生的礼仪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