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通讯员 刘孙容)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说他曾就某个问题写了份提案,有人称该提案“太敏感”,希望他撤销提案。他对于提案办理工作“不满意”的打分,令“相关部门”紧张,希望他改成“满意”。(3月5日《中国青年报》)
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出有针对性的提案和议案,是参政议政、行使监督权的体现,是委员和代表的职责所在,何以让有关部门“敏感”到要求撤销的地步?仔细探究,无非是有关部门平时工作不实,忽悠上级和群众惯了,见到委员和代表提出一针见血的建议,心里很不受用。于是,使出各种“危机公关术”,企图博个“满意”结论,好继续当“太平官”。
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掩盖起来,累积起来。有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尽职尽责,政绩突出;有的部门却有渎职失职之嫌,形成“短板效应”,阻碍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委员和代表们对有关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予以揭露,提出批评、建议,是完全必要的。
有的部门闻过则喜,鼓起勇气,努力改正,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合理期待,重新树立起亲民爱民的光辉形象。有的部门却对委员和代表的建议敷衍了事。有政协委员感叹:“他不和你顶,不驳斥你,赞你思路很好,想法很好!好好好!可就是不做事!”再好的建议落不到实处,也只是一纸空文。
如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委员和代表建议,认真加以研究,将好的可行的建议付诸实施,对一时难以实施的建议,及时反馈意见,不含糊其辞,那么双方就会形成良性互动。委员和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水平就会更高,监督就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委员和代表提出的建议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中肯的建议。相关部门不要动不动就以“太敏感”为由要求免谈。只是不是国家秘密,就应该公开谈。这样才叫尊重委员和代表的权利,才叫接受监督。实际上,你如实谈了,可能还会让大家知道你的苦衷,从而赢得理解与支持,甚至还会帮你排忧解难,从体制机制上理顺关系。
委员和代表为民请命,监督时政,不是摆设的花瓶。重视提案议案就是重视民意。吸收民意越多,施政的群众满意度就会越高,两会的社会关注度就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