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好几个亲戚朋友来我家串门,大包小袋提来了不少礼物,临走前,他们硬是把所有礼物都“丢”下。在随后几天,心细的儿子发现了几个大问题:一件外包装非常精美的“水果”,打开一看,上层还马马虎虎过得去,下层就不得了,奇形怪状的、坏的占了不少,而且还有很多“空洞”;另一件食品,临近到了保质期;还有一件和“伊利”、“蒙牛”类似的酸酸乳,上面标价只有25元,虽然不是名牌产品,但我看了下,也是某省的注册食品,心想价格怎么这么优惠,打开一看,终于发现了一个“诀窍”,明明应该24盒的这个却只有20盒,里面一个大长方体泡沫块占据了4盒的空间,在大呼上当的同时我又细看了一下盒子外包装,上面用小小的字体标明了20盒装,如此算来,哪有什么优惠可言。
其实,在广大农村,类似的消费陷阱或误区大有存在。最近,笔者在农村了解到,农民一方面是摆脱不了的贫穷,另一方面却是红白喜事、送礼及迷信、赌博等不合理消费愈演愈烈。
每逢人家有喜事、好事,就得前去送红包以示庆贺。过去,农村送人情礼主要是婚、丧、嫁、娶,而近年来人情礼“项目”不断添新,生日、满月、开业等等,名目繁多,不下二三十种,而且贺礼的标准也在攀升,过去只要10元,现在少则30、50元,多则上百元甚至数百元,诸如此类花费多多。
婚(丧)事攀比风呈上升趋势,讲排场、比阔气,许多人以彩礼的厚薄和办喜事的排场来衡量新娘的身份,评判新郎家庭的贫富。据调查现在娶个媳妇彩礼动辄1万元以上,多则3万元以上。与此同时,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体现儿女的孝心,丧事大操大办也很普遍,而且愈演愈烈,办下来也得花费几万元,有的即使是为此负债也心甘情愿,“总算没有丢脸”成了他们最大的安慰。
另外,相当一部分群众把赌博当成娱乐活动,沉溺其中,投入的赌资也不断提升,由“小玩”上升到几百、几千元的大赌也时有发生。
除此之外,在正常的日常消费中也存在不少误区或问题。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很多的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很少会去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标识,出了问题不会维权,或者怕麻烦不想维权,即使受到一定损害,只要不是太严重,他们也很少去举报;由于他们在购买时从不要正式发票,即使拿到发票也经常随意丢弃,就算要维权,也难以合理有据。
贪图便宜的买卖更是时常发生。一双皮鞋20元,一个烧开水的5元……而正规商场,价格是几倍,买到的便宜货不经用、不好用、不实用还是其次,一旦造成安全事故就得不偿失了。翻翻报纸,我们不难看见诸如劣质“电暖宝”或电磁炉爆炸的事例时有发生,到时,消费者即便获得赔偿,但身体的伤痛却是难以弥补的了。
另外,一些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详细阅读说明书,容易出现损坏或因使用不当而出现伤害事件。
为此,笔者建议广大农民朋友,要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抵制不良消费陋习,学会文明消费、科学消费;在日常购物中不要有面子心理、从众心理、炫耀心理、攀比心理,不要占小便宜;购物时要保存好诸如商品包装、发票等相关证据,出了问题要勇于主动维权,切实维护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