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以法律的名义确保孩子做家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报载,在德国法律条文中有一条规定,小孩子在家中必须帮父母做家务:孩子在6岁之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也就是说,孩子到一定年龄不做家务是违法的。

  国家专门给孩子做家务立法,以法律的名义确保孩子做家务,在中国一些家庭似乎不可理喻,小题大做,冷血了。而在德国,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没有抵触情绪,认为应该。从家长角度来看,家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长的首要责任是让孩子自己通过做家务,从小就懂得要靠自己的劳动才能自立自强;对孩子来说,学会做家务,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锻炼了身体,还可以从父母处挣到价值所值的零花钱;对社会来说,孩子走向了社会,不再会是没有劳动技能的“寄生虫”。

  想想我们身边的孩子,有的读大学了,有工作了,饭不会做,衣不会洗,还要父母充“保姆”;好多的县城重点学校边,租房子陪读的多得无法统计。有的,四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只要张口,衣来伸手就行,样样包办了。孩子在外面比谁家的房子豪华,谁爸爸的官大,谁穿的是名牌。有些孩子在学校应该完成的扫地任务,也请人或由父母代劳。

  作为一个老师,笔者多次看到,哪怕仅几分钟的路程,有些孩子也不愿迈“金足”,要打的;孩子考上大学了,再远,许多家长也专车接送。今年春节,我问一个孩子有多少红包钱,他漫不经心淡淡地说,才一万一呢。钱对他们来说来的太容易,他们会珍惜吗?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因为非正义都败的惨不忍睹,但不用过多久,元气就立马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可没多久,德国人民自己推到隔离墙,又把两个国家合二为一。可以看看,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有这样的凝聚力?这些难道与德国独特的教育孩子自强、自立、团结、协作没有关系么?

  笔者不是强调,我们也一定要给孩子做家务去立法,也并不是孩子做家务了,就一定会是人才了,但至少德国的做法可以令我们借鉴和深思。

作者:袁 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