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由“‘休学生’被五所海外名校录取”反思中国教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08年7月,叶赟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一所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因繁重的课业产生厌学心理,读了不到一年就休学了;半年多后,他从头再来,迈进武汉外国语学校“中澳班”,经过两年半的磨砺,今年3月份,他以全班最高分和雅思7分的成绩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五所高校录取,最终他选择了世界排名第36位的墨尔本大学。(3月15日《楚天都市报》)

  据了解,叶赟冀考入的这所知名省级示范高中,有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课余时间完全被挤占……而生性爱玩、兴趣广泛的他非常不适应,特别是繁重的课业,高强度的学习训练,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不到一年就休学了。半年多后,他迈进了武汉外国语学校“中澳班”,这里教学气氛相对宽松,作业量也不大,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让叶赟冀感到非常放松。

  由此可知,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不适合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可以说是摧残学生身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要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而不是灌输多少知识,我们要教给学生求知的方法而不是“喂进”多少知识。瑞士人特别珍重孩子的天性、兴趣,并且承认其个体的差异性,不会逼迫孩子“成名成家”。美国人让孩子自由发展,在玩耍中(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我们不应把学生埋在书山之下沉入题海之中,应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

  当然,我不是说国外的教育方式一定比国内好,但我国教育实行统一、刻板的应试模板和没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改革。

  因此,不管是中国的教育方式也好,外国的教育方式也罢,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孩子乐意接受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黄启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