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王庆根已经离开学校十多年,但每每提起他的名字,还是会有很多人带着赞赏微微点头,“绝对是个人才。”对于他的简历,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能随口报出:小乡村出身,在海安中学读高中时获得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免试进入南京大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进入知名的Paypal公司一直做到首席工程师的职位……他的身上,笼罩着太多成功的光环,在他就读过的学校,学弟学妹们也以他为榜样。然而,十几天前从大洋彼岸传来的一个消息,让所有人震惊——2012年4月6日,40岁的王庆根在美国自杀身亡。人们在唏嘘不已的同时,也感到一丝不解,为什么这个曾经的“天才”学生,这个令家乡自豪的人物,会选择这样一条不归路。(龙虎网4月27日讯)
王庆根是4月6日离世的,他去世的消息,直到两周后才逐渐在国内一些网络论坛上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大家在惋惜的同时,也希望知道他为什么选择走上这条路。在旁人看来,从小荣誉众多、长大后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的王庆根,真的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一个多么杰出的中国留学生就这样死亡了,不惋惜才怪!王庆根去了,留下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10岁。孤儿寡母的生活一下拮据起来,海外华人互助会还特意为他们发起了募捐活动。这样的结果,这样的反差,更让人悲伤。
有人说,美国是地球上的天堂。一天的薪水能买一台19寸显示器,3天薪水能买一台笔记本,3个月的薪水能买一辆新的SUV。
实际上美国的消费水平相对于收入比中国低很多。美国也是一个很有信用的社会,少有国内四处可见的尔虞我诈,而且根本不是央视新闻里说的什么贫富差距严重,社会对立,歧视严重,其实很多东西是有章可循的,真样整个社会成本会降低很多,多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简单和单纯。
其实不然呀,如果说真的这样“完美无缺”,中国留学生还用得着自杀吗?中国留学生还会被枪杀吗?西方的月亮也不例外地有阴晴圆缺!
我们国家近年来,每年有2万多学生留学美国,甚至于中学阶段就去留学美国了,是否就是个个满载而归了?在中国读书在中国工作在中国研究就没有前途了?否!
“性格带一些内向,工作上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异国他乡的无助,这也许是他选择离开的原因。”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王军认为,内向的性格,会让人把无论喜悦还是悲伤都放在心中,不去分享或倾诉;从小到大的成功,则很可能让人养成追求完美的习惯,久而久之,不允许失败的自我鞭策,把人压得越来越喘不过气;此时,再遇到领导带来的压力,心理防线便瞬间土崩瓦解;此外,身在异乡,人文环境与国内有很大差距,在缺乏朋友帮助的情况下,本来就压抑的情绪更加无法宣泄。种种原因的叠加,便有可能将一个优秀人才逼上绝路。
亲情是无价之宝。热爱国家,热爱故乡,回报亲人,是中国留学生的崇高选择。当年钱学森、李四光他们为什么冲破层层阻碍,义无反顾地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就是一个爱,一个亲情在萦绕。也许中国的经济待遇与美国一时不能比拟,但她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为母亲奉献,就会快乐无比,就会百折不回,就会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