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在博客上撰文《逗你玩: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文章痛陈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走过场”、“搞形式”之弊,呼吁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5月3日《武汉晚报》)
本科毕业生论文抄袭、拼凑,答辩走过场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大部分学生是很慎重的。他们从选导师、确定论文选题、阅读和收集资料、撰写论文、送指导老师审核、修改到论文答辩,都很慎重,一点也没想到走过场,为了答辩逼着自己多学了不少东西。
在大学四年,对期间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的探讨,毕业论文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但是若因本科毕业生论文抄袭、拼凑,答辩走过场,便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绝非明智之举。
现在毕业论文处境尴尬,与当下高校普遍实行的“严进宽出”政策有关。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不认真学习,不钻研专业知识,毕业时写不出论文,只好为毕业而写论文,抄袭拼凑。老师即便知道学生论文是抄袭、拼凑的,学校也会暗示老师“放行”。
其实答辩走过场责任还在老师。如果学校把关严,学生答辩怎敢走过场?再说,这些年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人数连续翻番,一个教师要辅导那么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而且扎堆五月答辩,他不敷衍,不走过场,能吃得消吗?
要改变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搞形式”的窘境,不是取消论文答辩,还是要改变教育体制和僵化的论文评价机制。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扎堆五月答辩,这是学校规定所致,既然这规定不适合教学的需要,为何不加以改善呢?错开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答辩,这个扎堆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宽进严出”,学生敢不认真学习?能写不出好的论文?老师若从严把关,学生敢抄袭、拼凑论文?
如果毕业论文能摆脱掉它背后僵化的评价机制,多一些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我手写我心”,每个人写好一篇属于自己的毕业论文,绝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