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刘运喜)近些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参加者众,讨论热烈,关注度高。一般认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要求采取措施切实为学生减负。但也有老师和部分家长认为学生负担不重,主张孩子在完成作业外还要补一补“奥数”、学学作文、学学英语,或参加其他艺术特长班,让孩子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笔者作为一名正在接受初中教育的孩子的父母,耳闻目睹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这些年的亲身经历,认为“补课论”其实就是“拔苗助长”,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扼杀孩子的自然天性,让孩子因不堪重负而恐学、厌学、逃学。相反,笔者同大多数家长一样,深感学生课业负担重决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一个真命题,一个不应该回避且必须得到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的孩子从读小学开始,学校就强迫学生逼着自己父母订阅各种版本的作业和名目繁多的报纸、杂志、图书,最可气的是学校既要做婊子又要竖牌坊,打着“自愿订购”的幌子!
孩子现在读初二,一个特大书包装的全是课本、作业和各种资料,以及必备的文具、水瓶、雨伞。书包压在她稚嫩的肩上,显得好沉好重,有次拿秤一称,竟有30多斤重!你说我能不心疼吗?
更让我心疼的是:孩子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上学,中午在学校吃饭,午休时做作业,下午六点半回家。书包一撂,赶紧吃晚饭,然后马不停蹄开始写作业,做题目、背课文、抄生词,一门课的作业既有《基础训练》又有《全效学习》还有,碰上周末还有作文(周记)、试卷。一直写到晚上十点,有时写到十一点,然后交给家长检查签字,然后才能上床睡觉。这样的学习生活,日复一日,能不孩子心烦生厌吗?
作业多也许不是坏事,只要不超出学生承受能力的范围。但学生课业负担重远不是作业多的问题,还表现在: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占了相当比例,甚至同样一道题要重复做几次,根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容易造成学生对作业的厌倦;许多作业还要求家长协助完成或督促完成;现在老师一般都提出让家长对学生家庭作业的正误把关,把责任完全推给家长。当然,家长也有协助学校教育的义务和责任,但请家长协助完成作业、检查作业,实际上就是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在紧张的工作之后还要为孩子的作业忙碌!这对于文化修养较高的家长也许不是太难的事,但对于普通家长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笔者认为,学生课业负担太重,主要有以下消极影响:一是影响了作业完成的质量。由于作业数量多,学生往往为了完成作业而偷懒走捷径,或者有答案抄答案,或者抄同学答案,或者偷工减料胡乱写一通,或者干脆不做。二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学生经过一天学习后已经很疲倦,如果布置大量作业,势必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抱怨对学习的恐惧。三是加重了家长负担。家庭作业一般要求家长督促完成并检查签字,有时孩子还要家长帮助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势必耗费家长太多时间在作业检查上,影响家长休息。四是影响了学生身体发育。课业负担太重,学生肩上的书包越来越重,花费在课本作业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既导致学生视力急速下降,又减少学生睡眠时间和活动时间甚至根本没时间锻炼。五是影响了家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外负担太重,学生疲于应付,很少有时间看新闻联播,了解其他时事新闻,家长很难找到与孩子谈心和进行劳动教育(比如参加家务劳动)的机会。六是影响了学生知识扩展和素质拓展。课业负担太重,必然挤占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参加艺术培训、发展特长等时间,导致学生“一心只读课堂书,两耳不闻书外事”,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缺乏,动手能力较弱。此外,课业负担太重还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陡增,影响心理健康。
不可否认,一定的课业负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有益的。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度。否则,作业过多过滥,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只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教育部在印发《2012年工作要点》通知时强调,要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贯彻落实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新规定,制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前不久,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试行),明确教师不得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严禁以增加作业量惩罚学生。
综上所述,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是长期应试教育的产物,是以智力教育取代一切教育的现实表现,无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身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