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一名男生在上体育课时猝死,引发社会关注。(5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据了解,2010年至今我国已多次发生学生体育课或军训猝死事件,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生,最小的只有8岁,而且猝死前没有任何征兆。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和健康教育缺失的关注。有关资料显示,从1990年以来我国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国民体质连续下降,尤其是青少年。
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很简单,户外活动太少。
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每天放学后被关在房间做作业,节假日、双休日除了在家学习,还要上补习班、特长斑,基本没有运动时间。即使有点空闲时间,也是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视,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学校为了升学率,体育课常常被文化课挤占。
家长担心孩子身体受伤,不准孩子出去参加户外活动;学校怕出事故、怕惹麻烦,不得不压缩体育课时、停止有风险的教学内容,像跳箱、单杠、鞍马、爬杆等已逐渐淡出课堂,划船、游泳、登山、攀岩等已成为“过去词”。
要遏制目前这种态势,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首先要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将体育课还给学生,减少书面家庭作业,将活动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多参加户外运动。长沙市博才咸嘉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让孩子们放学回家后要么跳10分钟绳,要么踢20分钟毽子,或是骑单车、打羽毛球等等。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探索出学生喜闻乐见、安全有效的体育教学新方法,探索出学校、家庭、社会相衔接的体育运动新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体质,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