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自来水中含有避孕药?不必恐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来水中含有避孕药?昨天新浪微博认证为“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保专家董良杰”的网友发了一条微博:“中国是避孕药消费第一大国,不仅人吃,且发明了水产养殖等新用途。避孕药环境污染可导致野生动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学者对饮水里雌激素干扰物研究发现,23个水源都有,长三角最高。另外,它们作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处理技术去不掉;人体积累,后果难料……”(龙虎网5月18日讯)

  对于这样的微博,我们不必惊诧,不必恐慌!请听专家如何解释吧:

  南京大学环境专家告诉记者,环境雌激素的确存在,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但水中的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到目前为止,对于人体健康效应有多大影响还没有定论。“环境激素”是否对人有伤害,要看含量有多少。2010年,国际上一家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在对取自重庆、武汉、南京、马鞍山4个城市的鲤鱼和鲶鱼做检测时,均测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而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当时现代快报记者也采访了相关环境专家,他们都纷纷作出回应,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科学研究,人是主宰者,怎么会研究出危害人类自身的成果呢?即使是有一定的副作用,也是会忽略不计的。如一些西药,不是明确标明了副作用吗?但停药后就消除了。

  对此,东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彭丹红告诉记者,避孕药中主要避孕的成分为乙炔雌二醇,每颗药的含量在20~30微克。而且需要每天服用才能达到避孕的效果。而水中的雌激素含量低到可忽略不计,根本没有避孕效果。彭丹红解释,目前医学界也在考虑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的风险,但没有证据证明环境中的雌激素会导致不孕不育。

  微博发出者有时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可能会有断章取义的情况。在发了第一条微博之后,董良杰为了避免网友们的误会,也补发了一条微博解释:“尽管含量很高,但还没有达到喝自来水避孕的程度。”

  微博发布者,有些是带有一定观点,甚至于信口开河,对于说三道四的传言,我们不必要信以为真?互联网时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甄别,去伪存真。

  关于不孕的传言,过去时有过,如说给小孩子打什么疫苗会造成不孕,其实是谣言,不攻自破。

作者:罗立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