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上海一对不孕夫妇在检查中被发现女性还是处女,原来他们以为两个人睡在一起,精子可以飞来飞去。另有某电视台将硅胶自慰器报道成“太岁肉灵芝”。
这看似笑话,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在“神九”飞天的今天发生这样的事,可笑,可怜,可悲!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对性讳莫如深,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性知识传授,人们都认为性的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孩子大了自然会知道”。其实不然,孩子需要性教育。
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开展性教育,需进一步探讨。
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如果遮遮掩掩,他们就觉得性很神秘,以至于偷吃禁果;如果太“裸露”,那么“性教育”很可能变成了“性教唆”。因此,如何把握性教育的“尺度”,是困扰家长、学校的难题。
北京曾推出了一本面向小学生的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因为“尺度过大”备受争议。台湾杏陵推出的一系列包括教师手册、家长手册、教学影片、投影片的性教育课程,也因为“尺度过大”,引起异议。近日英国某小学因给学生播放的性教育视频也因尺度过大引发民众的争议。
杭州长河高级中学给出男女生不得独处的制定:男女生不得成对单独出现在校园里,男女同学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饭……因为“堵”得太死,也引起了异议。
其实,性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性”,更要有“性”之上的内容,如性道德观念、性健康教育、礼仪教育和爱的教育等。将“性教育”转化为“礼仪教育”再上升到“爱的教育”,可能就是比较好的性教育。我们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往往是不许孩子们做这个做那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告诉孩子们可以或应当做什么。最好的性教育,不是让孩子们不敢做什么,而是不屑于做什么——因为那样做不美、没有格调和教养,会降低自己的形象和风度。譬如,什么样的男女交往才是健康的、美好的、优雅的;男性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表现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怎样尊重女性、呵护女性、帮助女性、谦让女性;女性要懂得怎样穿衣修饰、怎样才能品位高雅、怎样保护自己尊重自己、怎样善解人意、怎样才能温柔醇厚、怎样欣赏艺术作品等。只有使他们学到应有的知识,学会辨别,特别是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尊重别人,也就是说,将“性教育”上升到“爱的教育”,那么他们才不会发生性偏离行为和性犯罪行为。
当然,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仅有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还不够,更要有社会大环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