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金融支农应加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随着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当前农村金融支农的成效是显著的,但目前扶持“三农”的金融手段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面临困境。据调查,当前金融支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主体萎缩,部分金融机构支农疲软。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的机构网点数量逐年减少。以邵阳县岩口铺镇为例,农信社的镇域网点数由2004年的24个减少到2011年的2个。农业银行的乡镇营业所由2004年的1个减少到2011年的0个。

  二是当前的农业贷款满足不了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首先是农业贷款额度小、期限短、投放范围窄,与农户实际资金需求、较长的农业生产周期和多元的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其次是贷款浮动利率过高,贷款农民负担很重,难以享受优质价廉高效的金融服务。再次是抵押担保体系不完善。传统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尽管额度已由以前的3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万元,但仍不能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

  对策建议

  继续扩大财政、金融支农规模,充分发挥其积极推动作用。一方面,应逐步提高支农投入的总体水平,每年对“三农”的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应在地方财力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支农幅度并保证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应依据市场原则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方式,采用补助、贴息、担保、税收减免等手段,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效应、放大效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形成支农资金多元化、多渠道的新格局。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农结构。首先,扭转支援农村生产中农林水利等部门的行政支出过高现象。建议把这些部门的行政支出划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使项目含义名副其实,更为科学合理。其次,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农业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农村救济费等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投入,财政长期对这些项目的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的发展。

  全力改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鼓励办理涉农业务指导商业银行在县、乡镇、村适当增设营业网点,同时积极支持和引导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涉农金融业务,政府应多予以配套政策支持,如对涉农信贷给予利率优惠或财政补贴;出台支持农村消费信贷的政策等,从而弥补市场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改善信贷服务水平,满足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按照简便、高效的原则,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积极开办对农户的小额资金贷款业务。进一步加大对优质成长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简化小额贷款申报程序,放宽贷款额度上限和贷款用途限制,根据农户生产经营实际适度调整贷款期限,使该贷款从满足农户生产方面的单一贷款需求,扩大为满足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生产、生活、助学等多方面的需求。

作者:高春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