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8月28日,笔者走进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乡佘家村,只见这里溪水潺潺,青山如黛,绿荫如盖,佘家村苗木基地里成片的杉树苗生机盎然。据了解,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该村30多户农民发展松杉、桂花树、樟木等绿化苗木400多亩,年产值500万元,让村民尝到了致富的甜果。这只是该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围绕杂交水稻制种、食用菌、生态养殖、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该县以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带动农业产业振兴。该县捆绑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涉农资金5000万元,在武阳、唐家坊、李熙桥项目区完善“田、林、路、沟、渠”综合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全国优质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了武阳镇杂交水稻制种、长铺子乡蔬菜、金屋塘镇金银花、河口乡玫瑰花等17个高效农业产业带,土地产出效益比普通作物成倍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该县全面实施“一村一品”战略,佘家村、大团村、濑濑水村等一批苗木村、茯苓村、水果专业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反季节蔬菜、食用菌、油茶等传统产业分别扩面至10.3万亩、3.5万亩、600万兜和15万亩,金银花、绞股蓝、玫瑰花等新兴产业分别发展到2.6万亩、1.5万亩、1万亩。
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该县采取工农业链接模式,不断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形成从田园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全县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兴隆金银花、神农金康绞股蓝、百盛玫瑰花、东山花猪、三皮叶粮油、纳金食品、丰怡竹笋等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与此同时,他们还大力推广“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使农民从“分散”走向“联合”,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3家,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22处,吸纳和带动3万户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