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邵阳市卫生局让农村群众共浴“健康阳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过去看病总得往城里大医院跑,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大问题,更方便的是,以前报销药费东奔西走,现在只需带着身份证,在新农合定点医院就能刷卡看病。”纵观邵阳这几年,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给农村群众就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药价便宜、报销便利、医疗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全覆盖……件件民生大礼包,让我市广大农村群众同样享受到了健康保障,邵阳市卫生局为推进全市农村卫生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软硬兼施”全面提升服务水准

  在人们的以往印象里,乡镇卫生院大多小而破旧,医疗环境非常差,在这种条件下,当地农民宁愿跑上几十里路到县城或市里看病,也不愿意就近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因此,改善乡镇卫生院服务的“硬环境”成为了全市农村卫生管理首当其冲的工作。

  从2009年开始全市共投资2000余万元,全市197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了第一轮项目建设,176家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33个乡镇卫生院完成公转房建设,总建筑面积达283114平方米,而今年又将有48所乡镇卫生院进入国家第二轮建设投资计划。

  走入如今的乡镇卫生院,所见的是现代化的院房,鲜花、绿草环绕其间,处处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昔日门可罗雀、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重新焕发出生机,前来看病的农民朋友络绎不绝。

  搞好硬环境很有必要,但优化软环境更关键。为了让农村群众享有优质服务,市卫生局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开展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为主题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今年7月,省派专家对我市乡镇卫生院开展的管理年活动进行验收,其中56家达到优秀,占28%,全市优良率达84%。

  基本药物制度进村,农民看病不再贵

  “从2010年起,我市197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院所有药品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并零差价销售,至去年底,乡镇卫生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5%以上,门诊费用平均下降30%以上,住院平均下降25%以上。”邵阳市卫生局副局长田清良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起,我市启动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到7月底,全市已有4854家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占村卫生室86%以上,配合新农合‘10+100’政策,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有说服力的数据背后,是广大农村群众看得见的实惠。38岁的石葵花是新邵县潭溪镇的村民,今年7月15日她因病住进了新邵县酿溪镇卫生院,5天的住院治疗医疗费共用去2108.18元,除去农合报销1702元后,个人只需支付300元。邵阳县蔡桥乡卫生院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该卫生院年门诊总人数从7522人上升到了12075人,而人平均费用却从每人139元下降到了每人52元。与此同时,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住院总人数相比医改前都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人才为支撑用真诚推发展

  影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缺乏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在我市,为改变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问题,从2006年开始,由国家投资,市县卫生局负责实施,每年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卫生医生进行免费培训。至2011年底,全市共培训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5601人次,乡村医生35581人次。同时,结合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对乡镇卫生院所有的卫技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各县市区均开展了医护技“三基”技能操作大比武,2011年,市卫生局在全市医疗“三基”比赛的基础上,选拔了20名优秀乡镇卫生院医疗骨干,进行15天的淘汰式、封闭式集中强化培训,选派全市最优秀的师资,一对一指导,最后推选四人参加全省“三基”比赛,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且这20名选手都成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骨干。

  此外,市卫生局还利用市、县医务人员的人才优势,开展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和卫生区域整体帮扶工作,市、县二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一至两所乡镇卫生院,通过下派医疗队员和乡镇卫生院派送人员到对口支援单位免费进修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整体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而得益的正是广大的农村群众。

作者:杨吉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