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邵阳市工商局开展“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实施四项工程助推市场主体发展,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稳较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59079户,同比增16%。其中内资企业新增85户,同比增长39.34%;私营企业新增1571户,同比增长23.8%;外资企业新增15户,同比增长50%;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243户,同比增长22.72%;个体工商户新增20063户,同比增长19.02%。
——实施市场主体发展畅通工程。该局进一步放宽投资主体资格限制,允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投资能力的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允许非公司中小企业法人在进行公司制改造时变更登记办理等。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范围,进一步放宽企业经营范围限制。
——实施市场主体发展增量工程。着力推进市场主体总量做多,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主体发展的增长极。凡法律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允许其进入,与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步伐。
着力推进全民自主创业。支持各类创业主体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支持乡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退役军人、随军家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残疾人和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对以上人员申请个体经营的,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费用,并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实施市场主体发展提质工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支持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稳妥做好文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作。重点支持报刊社、文艺院团、动漫等文化产业发展,为转企改制、资本投资、股权转让提供咨询指导,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积极做好对企业的登记注册辅导,方便企业顺利办理登记。
着力推进市场主体品牌做强,支持企业品牌创新,积极培育商标集群。
围绕生猪、果蔬、橘橙、药材、油茶、楠竹、烟叶等特色产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开展经营,并提供服务,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种经营需要。
——实施市场主体发展保障工程。深入开展“四化两型”工商联络员制度,对于市领导亲自招商引资的项目、驰(著)名商标培育发展企业、意向上市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纳入绿色通道,由市局、县(区)局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实行挂点服务,对其涉及工商职能的所有办事项目,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大事项局领导亲自督办,确保直通办理。
积极鼓励企业扩融增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资者申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引导企业向工商部门申办动产抵押物、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融资担保登记手续,符合登记条件、申请资料齐全完备的,不论资产性质、标的大小,实行当场办结。
截至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共办理股权出质证明36件,为企业融资18.43亿元;与工商银行联合开展“银企融资洽淡签约会”,73家个体私营企业达成意向,签约金额28.443亿元,工商部门在助企融资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