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绥宁
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乡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 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乡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乡,为达到农民增收、乡域生态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就乡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摸底排查,发现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规模小,产业区域布局不明显,难以产生规模效益;二是市场开发不够,绝大多数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仅仅局限于满足自身消费,不以市场为目标进行生产;三是科技含量低,仍然沿用老经验、老技术进行生产和管理,与市场脱节,严重限制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四是扶持力度不够,未充分建立起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贷款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2年以来,长铺子苗族乡党委、政府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农村稳定和发展的重点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的一号文件精神,在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行了苗木、金银花、红提、浙江乌梅、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特广,大力开发绿色农产品,走复合型农业产业优质高效之路,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强化培训,帮助农民转变落后的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风险意识。农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其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和效果,也影响着自身收入的稳定增长。该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农民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培训,帮助他们转变传统种植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提高驾御市场经济的能力和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长铺子苗族乡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贴息贷款等方式千方百计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做到重点农业产业区域路、电、水等方面的保畅保供,确保薄弱的农业基础得到夯实,提高农业效益和抗击自然灾害能力;三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构建农产品销售网络,抓好市场销路保障。该乡在逐步推行规模化生产的同时积极进行市场拓展,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由乡农技服务中心、各村支两委干部、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果蔬、苗木、中药材等专业合作社,使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通过合作社这个桥梁走到“各地卖场”,改变以往农民单打独斗、自产自销、收益低下的模式;四是区域化布局,充分依托地域优势。该乡针对山、坪、川区不同的资源、气候、土壤条件,按照“一村一品、一品多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枫香、沙田、濑濑水、大寨、杆子等水川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精品水果、水田养鱼等,在安阳山、曹子山等高山区大力发展金银花、绞股蓝等中药材种植,在袁家团、小水、新水冲等坪区大力发展家畜、畜牧养殖等等。

  至目前,全乡已建成了以枫香、田心、濑濑水等村为重点集中连片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3000亩,以哨溪、大寨、拱桥边、沙田等村为中心的枇杷、维多利亚红提、优质板栗、沙糖柑等精品水果基地1500亩,以田心、拱桥边、拓丘田等村为中心发展水田养鱼100亩,以佘家村为中心发展水库养鱼2万尾,以李家团为中心发展养蜂500箱,以新水冲、拓丘田等村为中心发展年产40万尾家禽基地,以安阳山、曹子山等村为中心建立1000亩金银花种植基地,以佘家为中心培育苗圃1000余亩等等。预计仅生态农业一项就为全乡农民人均收入增长400多元,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

作者:刘东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