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胡学政)昨日上午,郑州市20多位老年人志愿者走上街头,发出“给年轻人让座”的倡议。调查显示,大多网友认为,无论让座与否,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关怀和相互尊重才最重要。(3月16日《河南商报》)
3月13日,河南郑州一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让座,被对方拽住头发暴打的消息被披露后,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
老人们提出给年轻人让座,是对年轻人的一种讽刺,是对年轻人的一种鞭策,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解读。作为老年人年老体弱,行动迟缓,加之公交车在行驶中的颠簸和刹车惯性,出于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安全考虑,年轻人应该给老年人让座。而我们有的年轻人不但不让座,反而与老年人抢座位,见到站在身边的老弱病残和孕妇,丝毫没有怜悯之心,没有半点同情之意,只管自己舒服快活,勿管他人难受状况。郑州老人的行为在传递一个被忽视的常识:道德应该用道德来唤醒。用道德来唤醒年轻人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担当责任,面对弱者时,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是一种美德;不让,也是年轻人的自由。老年人倡议给年轻人让座,似乎更像是行为艺术,老人这么做,是一场作秀,是做给年轻人看,你们不给老人让座,那我们老人就给你们让座,看你们怎么想?
老人“给年轻人让座”是一个道德耳光,打在了不让座的年轻人身上,感觉到痛了的,说明你还有道德良心,感觉到流泪了的,说明你还有道德至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