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绥宁
绥宁县土地开发整治增耕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 “零碎的田地平整了,泥泞的路面结实、宽敞了,经常坍塌的水渠有了护堤。”7月21日,笔者在绥宁县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村——白玉乡百家田村走访时,村民们感慨万分。2005年以来,该县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整理项目30个,建设规模3.35万亩,新增耕地4726.8亩,投资7380万元,4万余群众从中受益。

  该县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纽带,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以乡镇为单元,优先选择具有一定水源条件和耕作基础、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进行重点建设,做到集中连片、分区推进,改造一片、成功一片、巩固一片、辐射一片。土地整治前,武阳镇六王等9个村6000多亩农田由于水渠不畅通,旱不能灌,涝不能排,遇到大暴雨,就会受灾,有时候颗粒无收。土地整治给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涵闸水网密布,农田土地平整,道路四通八达,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6000亩。该县土地开垦整理中心主任李宗胜告诉笔者:“土地整治后,项目区真正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特别是机耕路开通后,老百姓机耕机收更方便了。”

  该县在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改变无序、分散的居住状态和浪费用地现象,全县30个项目区新增耕地4700多亩。2009年,绥宁县红岩镇、黄土矿乡遭遇特大地质灾害。为尽快实现灾后重建,该县启动了红岩镇楼下村、柳山村、黄土矿乡唐家村土地复垦项目,总投资151万元,建设规模1077.45亩,新增耕地623.55亩。唐家村不仅实现了受灾搬迁户集中联建,而且因原有宅基地退田还耕,实行复垦,增加耕地面积23亩。

  该县立足长远,因地制宜,把土地整理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进行资源整合,共享共建,发展现代农业,使种植模式和经营效益有了质的飞跃。如今,杂交水稻制种成为项目区最具活力的产业。今年,项目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76%,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29763亩,占项目区土地中面积的88.84%,每亩增收1600元。

作者:向云峰 王伟琪 周泽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