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绥宁县竹舟江乡离县城17公里,属城效乡,干部平均年龄40岁,在乡镇工作时间10年以上的干部占83%,在乡镇工作时间满20年以上的干部占35%,工作上干部干事的劲头较难鼓舞,干事的能力较难提升。近年来,借上级狠抓干部作风之势,竹舟江乡不断完善制度、严格奖惩,鼓足干劲、狠抓落实,逐渐形成了好学上进、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不断锤炼干部干事创业真功夫。
走访调研勤炼“腿功”
基层干部掌握民情、发现问题,勤于走访调研是基础。走访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该乡依托农村群众工作站为平台,以开展“进千家门解百姓难”为契机,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结合本职工作、结合中心工作和计划生育、综治、安全生产、民生等底线工作,结合当前农村工作需求,开展了“暖春行动”、民情大走访等走访调研活动,逐步形成了“领导带头、干部鼓劲、群众拥护”的良好氛围。
在乡村,经常能看到乡主要领导在群众家中问计策、与种养大户一起谋规划、在拆迁工地上督进度、在复杂问题中解难题。乡里的驻村干部定期进村下乡、走家入户,入户率达95%以上,已经渐渐把自己融于群众之中,驻村干部坐班车或走路下村入户成为常态,与群众人对人、面对面话家常成为常态,买菜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常态。群众对驻村干部认识了、熟悉了、了解了,有什么话都愿说给干部听,有什么事就打干部留下的电话,群众和干部就像一家人。通过走访、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干部对当前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调查,积极探索,撰写了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乡党委政府对走访调研中的问题及时汇总,集中办理,并对干部在走访中的表现进行了一次公众评议,评比出2名爱民领导和6名爱民干部,评比出6篇优秀调研文章,并进行了隆重表彰、奖励,在干部中形成了走访调研“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沟通学习巧炼“嘴功”
基层干部落实工作、抓住关键,善于沟通学习是法宝。在工作中,良好的沟通往往能意思明晰、事半功倍。乡党委政府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并鼓励学习,致力于“畅通渠道好说话,设身处地听好话,用心学习话说好”,让有意见建议的群众能及时呼声,让党和国家的政策能准确传声,让干部做工作时能正确发声。
该乡在乡政府大院内建设好了一个规范化的民情服务中心、群众工作办公室,印制了群众建议意见簿和投诉簿,建立了司法调处中心,信访接待办公室,领导接访室等,在所辖的每个村都建立了农村群众工作站,信访接待室,并经常接访、下访、回访,每家每户发放了驻村干部便民联心卡,这些平台和制度的建立方便了群众办理事情、反映问题、调解矛盾。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乡里要求干部认真聆听,听出真实意思、真心想法、真正困难,并仔细在民情记录本上做好记录,定期将问题进行汇总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处理。在关系民生、党建、劳动保障、社会综合治理等各方面工作有新政策、新任务、新要求时,乡里就会组织召开会议,学习部署相关工作,由分管领导上讲台,讲具体政策,讲工作要求,讲问题处置,并大力支持并鼓励干部学政策、学业务、学知识,干部通过学习,有的放矢,将政策宣传到户、工作落实到人,在和群众长期打交道中,学说群众语言,不断探索群众易于接受的相处和说话的方式、方法,促进干群的良性互动。
加压历练苦炼“内功”
基层干部破解难题、取得实效,肯于加压历练是关键。对于干部来说,工作中“酸甜苦辣”都有营养。竹舟江乡党委政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怀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责;要有事要解决的态度和担当,敢于直面矛盾;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敢于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艰苦环境中历练,在复杂问题中磨练,让干部能够较快的成长成熟起来,成为组织需要、群众认可的好干部。
该乡在年初就为每名干部量身定制了一份干部工作绩效责任状,将所分管和负责的工作逐项确定了硬性目标,每名干部都向乡党委书记、乡长递交了签订的责任状,并缴纳工作绩效保证金,到年底考评时,完成任务的,全额退还工作保证金,任务完成出色的,给予奖励,没完成任务的则扣除保证金。今年,乡里设立了一名督查督办专干,将乡里每个月的工作重点、领导交办和会议布置的相关工作,责任分解到人并按照时间节点及时督查督办,目前共下村督查45次,乡里主要领导也不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时刻绷紧抓工作落实这根弦。面对山林权属、民生建设等一些群众反映较多较强烈的问题,采用“传帮带”的方式,老手带新手,放手让新手和年轻干部历练,适时给予提醒和帮助,让干部能够放心谋事,放手干事,放胆成事。通过艰苦努力,为民办实事工作大力开展,获得群众认可和好评,群众上访率较高的彭家村村民,敲锣打鼓的给乡里送来了“情系群众办实事,修路造福暖人心”的锦旗;通过多方斡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上访十多年的杨某,打开了心结,将一面“廉洁清政,秉公为民”的锦旗送到了干部手中;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投入,干部带头,该乡的乡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由全县倒数第一跃升到前三名。干部作风的大改善,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提升了干部的形象,凝聚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