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张先池 文晴岚)日前,笔者在农村走访时发现,部分农田杂草从生,荒芜已久无人耕。一老农感概地说:“如今年轻人都愿意去外面打工做生意赚钱,再过十年,哪个来种田呀?”
据了解,目前在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的现象其实较为普遍。究其原因有几点: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打工或经商,农村由“劳动力过剩”变成了“劳动力贫乏”。留在乡村的父老们随着年龄增大和生活好转,也越来越不愿继续耕种务农;二是种田成本不断增加,效益低,导致农田抛荒。听农民朋友们算过这样一笔帐:一亩田按产稻1000斤计算的话,按目前的市价只有1100元。而成本需要农药100元、肥料100元、种子15元、翻耕250元、收割120元,合计支出585元,还要插秧、田间管理、晒谷,这样算来,种田确实赚不了几个钱,农民朋友还是外出打工赚钱快;三是自然条件差、水利设施落后、易旱易涝的地方农田抛荒格外多;四是农田流转制度不健全,土地管理不到位。由于观念意识保守落后,有些农民自己不愿意耕种,也不愿意转包给他人耕种,导致农田闲置;五是有意抛荒。个别农户为了方便居住,对稻田抛荒进行了长远“规划”,对于位置较好的自家承包的基本农田,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式,先将农田改作菜地,再荒芜几年,最后变成宅基地。
民以食为天,农田抛荒对农业生产带来直接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抛荒,必须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此,邵阳市政协委员文晴岚提议:一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二要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准确掌握种一季与种两季的粮补区分,根据种粮多少算发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三要改善农田水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易旱易涝农田。四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土地流转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鼓励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集中连片规模耕耘。五要建立奖罚措施,对抛荒的农田可集体收回或给予该农户一定经济处罚。六要灵活利用农村田土。根据田土实际情况,鼓励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荒山养鸡牛、旱田种瓜果、低洼田养鱼发家致富。七要“引凤回巢”,鼓励和支持有农业生产经验、生产技能和资金的进城务工农民回农村“大承包”,将一个村或几个村荒芜的土地联合承包经营,并培养更多的种植、养殖能手,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