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向云峰 龙宪智)“在县委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泡桐村的基础设施大有改善,楠竹产业发展很快,村民收入增加了。”看着一辆辆装满楠竹的农用车从新修的村道上驶过,绥宁县红岩镇泡桐村党支部书记陈功荣感慨地说。楠竹产业让泡桐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该县坚持产业扶贫,实现了“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增强了发展后劲,为贫困群众敲开了致富门。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县加快产业扶贫,提出了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四化”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扶贫部门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扶贫措施:山上围绕“山”字做文章,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畜牧、楠竹、油茶、中药材等产业;山脚突出规模效益,发展精品农业,突出抓好杂交水稻制种、养殖及经济林果发展;少数民族集聚区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去年以来,该县驻点联系单位投入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帮助扶贫点建立生猪、水果、油茶、制种、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21个,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2万亩、无公害蔬菜1130亩、青钱柳1670亩、杨梅820亩,新造油茶林3100亩,完成楠竹低改5200亩,培育种养大户68户。关峡乡花园角苗寨、黄桑坪乡上堡侗寨对旅游景点进行精心包装,并借助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组拍摄专题片加以宣传推广,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该县围绕楠竹、经济林果、特色养殖、中药材、蔬菜等产业,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扶持贫困村发展农产品加工。该县新建纳金食品、中天农业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带动群众2万群众致富;扶持8个贫困村发展楠竹加工,解决了520名贫困村民就业问题。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没有资源优势的水口乡菖蒲江村却引进资金,建起了3家竹制品加工厂,解决了120人就业。农闲时,该村妇女不用出村就能进厂拿上每月不低于3000元的工资。该县还鼓励县城非公企业与贫困村结对,扶持农村产业化发展。联村企业步一行超市与竹舟江乡联溪村建立了长期市场供求关系,超市根据市民生活需要和过来的销售情况,指导基地因地制宜种植各季蔬菜,做到以销定产、基地包种、超市包销。如今,该村年发展食用菌30万袋,种植无公害蔬菜200亩,出栏生猪600头,人均创收3600元。